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日0时上班,天亮收队,工作地点在荒郊野外,任务是守护水泥杆上或敷设在地下的通信电缆。他们就是洛阳网通公司通信电缆巡护队队员。
一群昼伏夜出的人
17日0时,气温-3℃。当洛城沉浸在浓浓睡意中的时候,记者跟随9名精神抖擞的通信电缆巡护员,带着2条健壮的工作犬,分别登上3辆越野车,开始了夜幕中的奔波。
与记者同乘一车的洛阳网通公司保安部主任董宏涛介绍,近年来,非法盗割通信电缆的行为日渐猖獗,在此背景下,公司于2005年11月成立电缆巡护队,主要是配合警方打击盗割通信电缆的嫌疑人。巡护队成立两年多来,全市盗割通信电缆的案件由最高时的每月近500起,降到了现在的每月100多起。
0时10分,巡护队队长薛建丰通过车载电台向全体队员布置任务后,3辆车在中州路上兵分三路前往发案几率较高的几处地点执行巡护任务。
薛建丰今年27岁,脸上时常挂着微笑,看上去有些腼腆。公司筹建巡护队之初,他就被从技术部门抽调过来,是名“元老级”的巡护队员。他一边熟练地驾驶着越野车,一边打开了话匣子:“别小看那些悬在空中不起眼的通信电缆,一根直径5厘米左右的电缆就能提供400对电话线路的正常通讯。可它们在小偷的眼里,就是一堆能用来换钱的铜线。盗割通信电缆不光给通信公司造成直接损失,也给客户造成无形的损失,而后者往往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洛龙区李楼乡潘寨村的一个小巷,此时已是0时20分。薛建丰叮嘱大家不要大声说话,我们悄悄下车,沿着架设在空中的电缆走向,开始巡查。
驯犬员丁晓东从汽车后备厢里牵下一条体格壮硕的狗,然后冲我们笑笑:“这是防爆犬威克,在追踪和抓捕嫌疑人时有用场。”他说,一些嫌疑人在作案时,除携带专业工具外,还会随身携带砍刀、匕首等凶器,对巡护队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在此情况下,公司为他们配备了工作犬。
威克在夜色中表现得十分兴奋。看得出,它跟着巡护队员“上班”,已经习惯了这种昼夜颠倒的生活。薛建丰说,为了不让嫌疑人轻松地爬到电线杆上盗割电缆,他们在许多电线杆上涂抹了润滑油。在这方面,他们可谓绞尽脑汁:先是将通信电缆与钢丝绳捆扎在一起,增加盗割难度,后来又在电缆外包一层PVC材质的防护套。新措施总是起初有一点儿效果,但很快,犯罪分子又能想出新点子来应对。最终,公司只好在所有的通信电缆上安装了报警器,一旦被盗割,报警器就会发出警报,并能够精确定位。接到报警后,巡护队员能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这才有效遏制了盗割的势头。
紧急赶往盗割现场
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正当记者以为这会是个平安之夜时,1时35分,电台里忽然警笛声大作,显示盗割现场位于我们蹲守地点数公里外的一处建筑工地旁。薛建丰立即发动汽车往现场赶,并通过电台协调另两台车:“1号车,前往××路口准备拦截,3号车到建筑工地出口附近布控……”
9分钟后,我们来到洛龙区古城乡一建筑工地旁,沿着工地外一条蜿蜒的水沟,深一脚浅一脚找到了一个井盖大开的通讯井。这是一段深埋于地下的通信电缆,嫌疑人用大锤将井盖周围的水泥护栏破坏后,进入井下,将一根直径10厘米左右的电缆割断一处。由于巡护队员反应迅速,嫌疑人未来得及将割断的电缆拖走(如图)。
丁晓东心痛地说:“这种型号的电缆能提供800路电话通讯,属于主干电缆。要把它们重新接起来,需要少则12个小时、多则一天的时间。”
我们跟随着工作犬在现场展开搜寻,并一度将搜寻半径扩大至500米,但未发现嫌疑人的踪迹。
他们的故事很精彩
为防止嫌疑人回到现场再次作案,我们在现场西300米处一田间小道边隐蔽起来。站在汽车后面,丁晓东一边跺着脚取暖,一边悄声讲起他们抓捕嫌疑人的经历。
2006年春天的一个凌晨,他们在白马寺附近蹲守时接到报警,迅速赶到现场。嫌疑人撒腿就跑,巡护队员紧追不舍,一直追出500多米。最后,嫌疑人窜进一户村民家中。这户村民家里刚盖好新房,还未安装门窗,无人居住。巡护队员逐屋搜寻,却不见嫌疑人,最后他们来到紧邻院墙的厕所里,用手电筒照了一圈,还是没见到人。大家正要离去时,丁晓东感觉到厕所的粪池里似乎漂着什么东西,用手电筒一照,原来嫌疑人仰着脸躲在粪池里,污水都快淹到下巴了。巡护队员用铁锹把嫌疑人从粪池里拽出来,给他洗了个澡,才送到派出所。讲到这里,丁晓东忍不住笑了起来。
“不光嫌疑人有掉进粪坑的经历,我们这些人几乎都有!”队员马晓鹏揉着腰,凑过来说。2006年冬天,他们在田边追赶嫌疑人,5个人只带了3只手电筒。马晓鹏跑在后面,只能借着微弱的月光看清路面。田边的土路上满是枯草和秸秆,马晓鹏踩到一片秸秆上时,“扑嗵”一声陷了进去。原来那是一处田间积肥用的粪窖!马晓鹏当晚才领到的新大衣还没穿出热乎劲儿,就被一股冰冷刺骨的污水浸透了。当队友们将他从齐胸深的粪窖里拽上来时,他已冻得上牙磕下牙、浑身哆嗦着说不出一句话。当时是凌晨3时,找不到澡堂,大家只好回到单位,烧了几大锅热水将他好一阵冲洗,才把他暖过来。因追赶嫌犯而失足摔伤之类的事儿,对他们来说几乎就是家常便饭。
薛建丰又讲了一次抓捕经历。2006年冬天,下着大雪,他们在盗割现场发现了嫌疑人的脚印及拖拽电缆的痕迹。沿着脚印追出去两公里后,他们在一座土山的半山腰找到了一个窑洞。窑洞里闪着火光,空气中散发着电缆胶皮燃烧的焦煳味。两名巡护队员冲进窑洞,当场控制了两名嫌疑人,另外两名嫌疑人见状,从窑洞的其他出口分散逃跑。丁晓东牵着工作犬追出100多米,将一名嫌疑人扑倒在地。3天后,漏网的最后一名嫌疑人在网上出现了,巡护队员设下一计,用“网友见面”的方式将其约了出来,并迅速抓获。最终,这些人都被判了有期徒刑。
他们的工作很辛苦
薛建丰说,干他们这一行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因为年轻人体格好,能扛得住苦和累。犯罪分子一般都把作案地点选在偏僻乡村的田间地头,这些“重灾区”就成了他们蹲守的岗位。洛阳四季分明,他们更喜欢春秋两季,因为这两个季节他们在田里蹲守的时候,不太受罪。
薛建丰苦笑着说,到了三伏天,他们钻进密不透风的玉米地,听着耳边蚊子嗡嗡地“唱歌”,冷不丁就会被这些可恨的小东西暗算,浑身上下都是疙瘩。很多队员的身上因为蚊虫反复叮咬而发炎、溃烂,留下了一个个难看的疤痕。炎热的夏夜,地里的湿热之气顺着脚踝往上蹿,这种“蒸桑拿”的滋味,巡护队员都深有体会。冬天虽然没有蚊子,可在野外站上一会儿,腿脚便冻得发疼,无奈,他们只好选择在车厢里守候,但1.80米的大个子蜷缩在车厢里也不好受,时间长了,不少小伙子都落下了腰疼的毛病。
“你们工作这么辛苦,家属能理解吗?”面对记者的提问,已为人父的薛建丰笑呵呵地说:“起初不太理解。因为我们白天在家睡觉,晚上通宵不着家,家务活儿也帮不上什么忙,家人肯定有牢骚。不过,只要能保障通讯畅通,我们受点儿委屈也值!”
凌晨3时40分,车外寒气逼人,月光在旷野上洒下一片银灰。西边的天幕上,一颗流星从几颗稀疏的星星中倏然划过。这个夜晚给了记者新奇的体验,但对这些一年330多天守卫在巡护一线的工作者来说,实在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5时许,忙碌了一夜的巡护队员们开始收队返程。带队的网通公司保安部主任董宏涛说,今年是奥运年,作为内陆一个重要的旅游城市,洛阳担负着对外宣传的重任。令人欣慰的是,国家相关部门对破坏电缆的案件高度重视,已制定出了一系列的法规来加大打击力度。他们相信,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落实,破坏通信电缆的行为将会进一步得到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