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提示
个案提示:以主演《孔雀》一炮走红的影星张静初,一直以清秀形象示人,却在《七夜》中不惜“毁”形象,她扮演的女仆在阴暗老宅中来回穿梭,蓬乱的头发、苍白的脸颊、透明的围裙……
让张静初奇怪的是,在恐怖片中发生的事,似乎越来越多地与现实中的她有了联系……
1
那些老房子里经常发生闹鬼事件
平时爱看恐怖片的张静初,接手拍摄《七夜》时找了一位老人请教。她听说老人挺神的,因为自己要在《七夜》中扮演装神弄鬼的人,她怕演了这角色,会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当时只要老人给她一个不好的暗示,她就会设法推辞,尽管合同已签,但如果拍这个戏会不吉利的话,她宁肯放弃这次机会,也不愿给自己找麻烦。老人却淡然说了一句“没关系”,于是张静初进了摄制组。
到摄制组后,她被安排在老房子里拍戏。那些老房子阴森森的,好像每个楼道与房间都有怪异的传说,因为里面发生过太多生老病死的故事,有太多生命是从这里消失的。她听说,现在在楼里搞粉刷的油漆工都不敢一个人呆在房子里。
这些房子在戏里的主要场景是佛堂,里面经常发生闹鬼事件。就在那天拍佛堂戏的时候,导演把监视器放在一个帘子后面,然后将线接出来,忽然大家听到导演一声惨叫,他们赶紧冲进帘子后面,看到监视器由蓝屏突然变成红色,所有人的影子都在上面晃动。经检查,发现是视频少接了一根线。
可张静初心里不免紧张。第二天拍片时,剧组里放的那个佛像道具却不知了去向,弄得人心惶惶。有人说,佛像被盗会很不吉利的。接着又发生一件事:半夜拍戏,白瓷砖的墙面上突然渗出红色的水,所有人看了都毛骨悚然,头发都竖起来了。
其实,这是有人搞恶作剧,在涂料里掺进一种化学成分,流出的红色液体逼真如血,把大家吓坏了。而就在这时候,已经入戏的张静初,依据角色要求需找到令人恐怖的阴冷眼神,她自己没注意,在对着镜子练表情时,剧组里的人看到她经过化妆的后脑勺,已感到十分害怕,每拍完一个镜头,就有人告诉她悠着点,别进得太深了出不来。
有一天,当张静初一个人在化妆间对着镜子做动作时,助手突然一声喊,她从背后镜子中,突然看见几十个自己扮演的鬼形象,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她也跟着大叫起来:“不能这样摆镜子!不能这样摆镜子!”
《七夜》中还有个道具娃娃,导演用它做了很多吓人的场景。张静初本来就对长相诡异的长头发娃娃有点害怕,觉得那眼睛经常是很纯真、又很呆滞的,尤其拍出来的效果真让人觉得它是有灵魂的。有一天,张静初因过于劳累,在拍戏间隙找了个空房间睡着了,醒来时天色已晚,屋里光线很暗,对面那娃娃在阴影中突然映入眼帘,把她吓了一跳,赶紧跑出房间……
那一瞬间,她突然想起自己十几岁时看过的《凶宅》恐怖片,里面就有一个窗外经常有影子在动的镜头,窗帘布在动,忽然有一个娃娃的脸趴在窗户上,还发出尖声怪叫。当时她用被子蒙着头,一直憋了两三个小时都睡不着觉。所以,当现在看到那张娃娃脸时,张静初还有幻听感,老觉得从很远很远的地方传来叫自己的声音,精神都要崩溃了。
2
那张娃娃脸,为何总在窗户上
受到惊吓后,张静初有好几天不敢回片场。她很困惑,为什么电影导演大多喜欢用洋娃娃作为恐怖因素?为什么非让无辜天真的孩子做邪恶的事?她又想起一个恐怖片,讲的是一个小孩,他每次投胎都被未婚母亲打掉了,经过第五次投胎后,就变成一个恶婴。然后,他一直去产房害人,搅得人魂飞魄散……
有个妇产科医生看过这部电影,不敢一个人在产房值班了。以前,还有一部电影叫《来自大西洋的幽灵》,里面也有一个洋娃娃,看上去天真可爱,故事说的是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碰到另一只船遇到海难了,海面上漂着一些杂物,其中就有漂亮的洋娃娃,眼睛清亮亮的,特别纯真。
航行的船上有个小女孩,看到海面上漂着洋娃娃,就请水手帮她打捞上来。结果,自从洋娃娃上了这艘船,就发生了很多怪事:船在海里突然迷失方向,海水也改变了颜色……直到船上的人都死于互相残杀。这洋娃娃要喝他们的血,还要喝海上飞鸟的血……最后连那个女孩也被洋娃娃控制……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从此,张静初就害怕洋娃娃了。拍完《七夜》后的她,至今不敢一个人睡觉,总疑心那张娃娃脸会趴在窗户上。到午夜没睡着的时候,恐怖片里的所有镜头都会在她脑子里一一闪现……
北京著名心理学家李子勋教授认为,人会恐惧,有恐惧的心理体验,是人的原始情绪,是与生俱来的。况且,不仅是人类,任何一种动物都会表达恐惧情绪,甚至有些植物都会恐惧。我们看到有些植物表达恐惧时,它会颤抖,这就是它对恐惧的反映。而人的原始情绪,往往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把它的能量有意识地压下去,因为不压下去,它就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尤其是恐惧带来死亡的联想。我们看过很多电影都有指向死亡的内容,这是因为死亡是人最恐惧的。既然恐惧可以让人联想到死亡,电影导演、特别是那些著名的恐怖电影大师们其实是非常懂得人的心理的。他们知道人有着指向死亡的很多恐惧,而这情绪平时又一直压抑着,但压抑着并不意味着解决,因为心理学常常说,一个情绪被压抑着未被解决,它必定要找机会释放。导演就是通过电影有意识地来疏导,让被压抑的恐惧找机会释放掉。
有资料显示,56%的观众喜欢看恐怖片,35%的观众表示可以接受,只有9%的观众表示反感。这说明喜欢看和能够接受恐怖片的观众占绝大部分,而9%讨厌看恐怖片的人也值得分析。也许有些人是源于一种文化,觉得恐怖片是瞎搞的,不可以接受;还有的人则是有过恐怖事件的创伤经历,他们害怕再受触动,害怕联想,害怕恐怖事件重现。恐怖片越恐怖,其实恐惧情绪释放得越快,这是一个规律。
说到许多电影喜欢用洋娃娃作为恐怖因素,让天真无辜的孩子去做恶事,这往往是导演聪明的构思。因为几乎人人都认为孩子是最安全、也最可爱的,导演恰恰要把他(她)塑造成最邪恶的象征,这就使人的内心产生很大冲突。因为人们往往认为构不成任何威胁的、放在身边很温柔的、象征着亲密与爱的东西,突然被电影建构成可能会控制你整个心灵的邪物,这就是恐怖片导演们的“险恶用心”。
3
专家支招:
理性驱恐怖,何来“鬼”附身
每个人对恐怖的承受能力是不一样的。张静初当时看《凶宅》觉得恐怖,吓得用被子蒙头,憋了两三个小时睡不着觉,以为这样很安全。这其实是心理学的一种假象,“掩耳盗铃”的假象,以为自己看不见,恐怖的东西就不存在了。其实这也是一种防御,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当一部恐怖片上映时,各种媒体总有讨论恐怖片的热门话题,让许多观众发表看法。有一位女士说,看恐怖片特别刺激,又特别害怕,一个人不敢看。有一次她与姥姥还有妹妹一起看,妹妹也害怕,两人都用靠垫蒙着眼睛,但姥姥看着一点也不害怕。她们问姥姥为什么不害怕,姥姥说有什么害怕的,反正都是人演的。心理专家说,姥姥说的那句话就是一种很好的处理办法:都是人演的,有什么可怕。一下就把恐怖的基础瓦解了。
专家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恐惧的体验程度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年龄段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有一位家长带着4岁的女儿到电影院看动画片《鲨鱼故事》,这不是恐怖片,可在这片子前放了一个预告片叫《疑神疑鬼》,孩子看后就吓呆了。因为4岁孩子还没有心理缓冲能力,没有自我保护能力。还有一位家长,带着孩子看恐怖片《咒怨》。孩子看完后,大白天说自己看见鬼了,连门都不敢出。
专家提醒说,5岁以下的孩子绝不能接触太恐怖的东西,因为他们还无法识别、无法整合、无法缓冲。当他们被暴露在恐怖面前时,是一点防御能力都没有的,是会受到很大伤害的。不过,5到12岁的孩子,接受一些科幻的、很遥远的代表死亡的东西,也是必要的。在12岁至18岁,这段时间爱看恐怖片的未成年人一定要小心,最好不要看指向人性恐惧的那类影片,可以看指向大自然的影片,比如怪兽、火山爆发、洪水等内容。如果让他看对人性的挑战,千万要小心。因为那时候的年龄,正需要在社会里建构良好的心态和进入社会的能力,最好不要去破坏、阻碍他社会化的起步阶段。到18岁以后进入成年了,其人格也基本形成了,就可以去接触像《午夜凶铃》这样的恐怖体验,这个年龄段的人看过后,他们会把自己救出来,会理性地去整合恐惧,把恐惧变成生活中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