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令人心悸的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
地点:村里饲养室。
能照见月亮的一瓢稀汤在体内早已化为尿液排出,不争气的肚皮又“咕咕”地唱起“洋戏”。我们几个回乡度荒的大学生围坐在饲养室的火堆旁,听明爷爷讲光绪三年的灾荒年景。明爷爷是过去的私塾先生,80多岁了,耳不聋眼不花,见多识广。
“光绪三年,大旱三载,赤地千里,颗粒不收。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大街小巷处处是饥儿饿殍。有一天晚上,我拿了条麻袋到洛河滩去逮雁。父亲说,一到夜里,一群群大雁都栖息在洛河滩的麦田里。群雁曲颈而眠,只留一只‘更雁’担任警戒。一有响动,它立即鸣叫示警。被惊醒的群雁就引颈观察,若响动继续,马上展翅高飞;若不再响动,则继续安眠。再有响动,‘更雁’再次报警,群雁就不相信了。逮雁人隔二十分钟响动一次,如此三五次,群雁就会对谎报‘军情’的‘更雁’施以惩罚:大家都会去啄它。结果‘更雁’再遇险情也不敢报警了,群雁酣睡无虞。逮雁人就可以一只一只向麻袋里装了……”
讲到这里明爷爷不讲了。我们问:“你肯定逮了好多雁,美美地吃了个饱吧?”他只笑不答,弄得我们摸不着头脑。于是,有人提议去河滩逮雁充饥。
拿着麻袋,迎着夜风,踏着月光,我们向河滩进发。远远望去,月光下麦田里的大雁朦朦胧胧的像一个个黑色的鹅卵石。还没等我们走近,就“扑楞楞”叫着飞了起来。哪有什么“更雁”报警的神话?
第二天,我们说明爷爷骗人,老人家仰着脸翘着胡子“哈哈”大笑:“人总爱以人心度鸟习,用自己的愿望规划世界万物。于是人间就产生了许多美丽的神话。”接着他用手一指说:“你们看,那墙上就有两个神话。”我们抬头看到了墙上的两幅大字标语:“超英赶美”、“一天等于二十年”……
(市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