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每年新增聋儿近3万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4亿,其中30%以上有听力障碍。由此看出青少年听力健康保护和成年人职业性耳聋的预防和康复,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遗传因素:遗传性耳聋病人占所有耳聋病人的50%,并且其中绝大部分为难以治疗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如不能早期发现,往往会严重影响聋儿康复训练的效果。
药物:庆大霉素是造成中毒性耳聋的主要药品,对耳的前庭和耳蜗有损害,儿童使用庆大霉素会造成不可逆性的听力下降。另外链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奎宁和氯喹、避孕药、重金属制剂等都是耳毒性药物,应当慎用以上药物。
噪音:持久的过强的噪音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的影响,尤其是对听觉器官造成损害,噪音对内耳黏膜和毛细胞有很大的损伤,导致神经性耳聋。
感染与疾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感冒等疾病可使神经节细胞变性萎缩或发炎溶解;也可能侵犯听神经干,导致耳聋。
外伤:外伤使鼓膜穿孔可造成传导性耳聋;颅脑外伤、内耳受损、爆震或气压突然变化可引起神经性耳聋。
精神及情绪:精神紧张、压力过大及情绪激动可使听力短期内下降造成突发性耳聋。
科学护耳 保护听力
几乎所有这些导致听力损伤的因素都是可以预防的,但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有听力损伤的人越来越多。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乐观向上、不急不躁的情绪。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多食含锌、铁、钙丰富的食物,切忌长期食用高盐、高脂肪、低纤维素类食品,切忌暴饮暴食,要戒除烟酒。
慎用或禁用对听力神经有损害的药物: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症;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为并发耳蜗损害最多的一种耳毒药物,避免滥用此类抗生素是降低药物性耳聋的一项重要措施。
远离噪音:听收音机的时间不宜过长,音量不宜过大。
经常按摩耳朵:比如按摩耳廓、捏耳垂,也可以按摩颈后发际两侧凹陷处的“风池穴”。
不要随便掏耳朵: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稍不注意,掏耳勺还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听力。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脑动脉硬化及糖尿病:积极治疗这些疾病对防止微循环障碍、延缓老年人听力减退非常重要。
防治耳聋要从孕期抓起
防治耳聋要从孕期抓起,希望准妈妈们在围产期应注意减少听力损伤,其中包括:计划妊娠,避免母亲的慢性疾病或感染对早期胚胎的影响;扩大产前诊断范围,不局限于染色体疾病诊断;有家族耳聋史夫妇的胎儿应做耳聋基因产前诊断;减少围产期对胎儿、新生儿听力的不良影响因素,如宫内及出生后感染、缺氧、噪音、高胆红素血症等。特别需提醒注意的是,母亲在孕期或孩子在出生后应禁用耳毒性药物。
(刘江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