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金榜,河南林州人,1927年3月18日出生,1944年参加革命,任地下交通员,1945年1月入伍,加入八路军太行军区独立第一旅,1948年1月入党,1974年任成都军区云南省昭通军分区副司令。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的豫北战役、平汉战役、洛阳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两广战役等,他一生经历过百余次战斗。 老兵住所 77200部队洛阳干休所。 |
| 年轻时的郭金榜 |
|
老兵印象
拜访郭金榜老人之前,我就听过不少关于他的传奇故事,比如他当年第一次参战就从一个日本兵手里夺下一支步枪,比如他从一个“逃荒娃”成长为一名德高望重的副司令……认识他的人都说,这个身经百战的老兵,他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
3月8日下午,当我们叩开房门后,郭金榜老人穿了件干净的黑色棉衣迎接我们。这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已须发皆白,但身板依然硬朗,而且耳聪目明,声如洪钟,威武不减当年。翻看老人获得的各种勋章,用了我们大半天的时间,那一枚枚勋章记载着他的一生戎马,也记载着当年的烽火硝烟。
老兵讲述
1948年3月,为斩断敌军郑州与西安间的联系,切断敌人的交通大动脉——陇海线,按照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的战略部署,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和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谢兵团,果断决定发起洛阳战役。
军事上有句老话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攻城成功,事先掌握城内敌情是必不可少的。洛阳战役打响前,时年21岁的郭金榜,作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九纵25旅侦察连七小队队长,与他的战友们提前入城执行侦察敌情的任务。
“进城侦察那天具体是几号,我已经不记得了……”茶香氤氲中,郭金榜开始了讲述。
那天晚上8时左右,3个侦察小队的侦察员穿上粗布便装向洛阳城进发。次日拂晓,到达新安一个村庄后,两个侦察小队留下来侦察当地敌情,而郭金榜则率领第七小队的11名侦察员继续向洛阳城前进。一路上,为了不让人发现异常,他们按照3人一组分头行动,同一组的成员也是前后错开,各走各的。快到洛阳城时,郭金榜走进一家农户,向一位老乡换了一身破旧的农服。
进城以后,郭金榜明显感觉到了敌军全城戒严之势,街头行人十分稀少,且都行色匆匆。越往七里河去,敌人的岗哨就越密集,每隔几百米就会出现一个岗哨,每个岗哨都有四五个荷枪实弹的哨兵,虎视眈眈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幸好,当时洛阳城内不像现在这么平坦开阔,而是布满了沟坎,郭金榜和战友们就在这些沟坎的掩护下,一路观察着敌情。
到了七里河一带,郭金榜看见了敌人的一座座碉堡和一张张铁丝网,就将它们的位置和数量一一记入脑海。突然间,一座碉堡前的一个哨兵在40多米外发现了郭金榜,一边提着步枪朝他走过来,一边大声喝道:“你是干什么的?”
“俺是老百姓啊!”
“说真话,到底是不是老百姓?”
“真是啊!”
郭金榜回忆说,他当时心里一点也不紧张,因为作为一名侦察员,他早就练出了临危不乱的本事。他内心很清楚:在情况危急时,越紧张越坏事!
看清这个哨兵是独自一人走过来,郭金榜当机立断:把这个哨兵“拿下”!随即,他向相距不远的同组另外两名侦察员悄悄使了个眼色……
就在那个哨兵快要走近时,郭金榜突然一摸后腰,掏出一把“腰里拱”小手枪对准他,低声喝道:“不许动!我们是共产党的部队……”几乎与此同时,另外两名侦察员也大步靠了上来。那个哨兵见势不妙,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却已经来不及作任何反应了,只好乖乖投降。
郭金榜当场缴下了那个哨兵的军帽和步枪,并将它们在原地摆放好,以便让敌军认为此人是自己当了逃兵。布置完这些“烟幕弹”,郭金榜立即押着那个哨兵回去复命。他知道,当时要想侦察到敌军的兵力、火力、工事等确切敌情,非得抓一个俘虏进行审问不可。至此,他的侦察任务就算完成了一大半……
洛阳战役打响后,郭金榜所在旅部又在登封、临汝阻击敌人的增援部队,为我军正面攻城部队免除了后顾之忧,对城内敌军形成了“关门打狗”之势。
(记者 邓德洪/文 光辉/图)
为纪念洛阳解放60周年,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汲取伟大的精神力量,为再造一个新洛阳而拼搏,本报特推出《洛阳解放60周年·老兵档案》栏目,敬请关注。如果您是一名曾经亲历洛阳解放战役的老兵,或者您的身边有这样的老兵,请与我们联系,联系电话:1393796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