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列军 摄 |
|
我从小生长在江南,许是受独特的江南文化熏陶,对江南馄饨情有独钟。虽然小时候祖母常常给我做荠菜肉馄饨,但我还是喜欢吃馄饨担上的馄饨。每当放学回家,我总要向祖母要几元钱,向那热气腾腾的馄饨担走去。
那“一头水锅,一头作坊”的江南馄饨担,总让人联想到江南古民居客厅里那长长方方、玲珑剔透、纤尘不染的红木雕花茶几,让人睹物而情生,“未食馄饨先醉艺”。
驿路旅人往往叹服这古老的“流动快餐店”,一排小抽屉推拉之间,竟能魔术般变幻出一叠馄饨皮子、一碗鲜肉馅、一碟香末、一壶酱油、一罐香油、一盘小葱、一坛细盐和一竹筒胡椒粉。即便是那口极为普通的紫铜锅,居然也能出奇制胜,魔术般地巧设隔板将锅体一分为二,一边是煮熟馄饨的沸水,一边是入碗为汤的味汤。炉膛里的火苗可旺可衰,控制火候的秘诀竟然是在于添加松明还是一般木柴。因此,江南馄饨香每每与山间松明香相融,品尝馄饨的美食便往往平添几缕诗情画意。
江南馄饨担如此精巧绝伦,究竟是谁发明的呢?经过考证,原来是那位江阴人、大名鼎鼎的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发明专利。
话说多年前,徐老先生第一次游览考察人迹罕至的黄山,因未带足干粮,饱尝饥饿之苦。回家以后,他就从木匠师傅装满斧、锯、凿、锤等全部工具的担子上得到启发,设计制作出一种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于一挑的旅游工具,取名为“游山具”。有了它,随时随地均可自制饮食,从而保证了他重游黄山计划的圆满成功。
从“游山具”到“馄饨担”,是霞客路上开放出的一朵奇葩,江南人就把它普及到江南的大街小巷,使人们处处能闻到馄饨香。
人们都说“江南馄饨香”,我想,这“香”绝不仅有那红透薄皮的鲜肉馅,还有那几点葱花、几丝香末和几缕松明炊烟的香气,更有那江南饮食文化的千古幽香。
一排小抽屉推拉之间,竟能魔术般变幻出一叠馄饨皮子、一碗鲜肉馅、一碟香末、一壶酱油、一罐香油、一盘小葱、一坛细盐和一竹筒胡椒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