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8版:娇点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清明假期
扫墓赏春也休闲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08 年 4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洛阳晚报》评价网上调查>>>
清明假期
扫墓赏春也休闲
文/本报记者 宋 扬
(资料图片)
  清明——

  今年休个传统假

  后天就是清明节。

  从今年开始,清明、端午、中秋、除夕等传统节日成为我国的法定假日,这不仅是一件尊重群众、顺应民意的历史性事件,更是中华民族重建文化自信的良好开端。

  今年清明节刚好赶在周五,于是,春节过去不到两个月,人们又迎来了一个不长不短的小假期。

  但凡放假,大人小孩可能都很高兴,但清明这个节日总有那么点不同。

  虽然,清明时节,桃红柳绿,春光明媚,却挡不住人们思怀故人、祭奠亡者的悲情。

  所以,清明节如果没有一点儿哀伤、悲戚,似乎就不能叫清明节了。

  在古人的诗句中,清明节多为凄凄切切的氛围笼罩,如我们最为熟悉的杜牧的那首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虽然诗中没有提到祭奠、亡人等词汇,可那纷纷飘落的雨丝也道出了路人的哀思。

  所以,这个法定假日,一定是诸多假日中最为忧伤的一个。春节的鞭炮、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寄托着节日之情,即使亲人不能团聚,也传递着喜庆、幸福的思念,而清明节,传递的却是阴阳两隔的悲伤。   

  清明——扫墓是重头戏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百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 (南宋) 高翥  

  清明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扫墓。这个习俗由来已久,我国东汉已有关于清明节“古礼祭庙,今俗墓祀”的记述,说明在当时已经形成了扫墓的习俗。到了唐代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的“五礼”之一。得到官方肯定之后,清明墓祭之风更为盛行。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的具体行孝表现,因此清明节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人们在扫墓时带的物品大致相同,但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色。祭祀用的食品当然还得由家中主妇来准备。

  

  洛阳主妇:李玉梅 50岁

  

  自从嫁作他人妇,李玉梅几乎每年都随丈夫给夫家亡亲上坟,从开始时给爷爷奶奶上坟,到现在给公公婆婆上坟。她是洛阳老城媳妇,上坟的菜品一般准备四荤四素:将菠菜、豆芽用水氽好,将煮熟的鸡蛋切成几块,还少不了肥瘦相间的条子肉,或者炒个肉菜,把这些装进食盒里提到坟前。据她说,上坟带豆芽有祈求子孙后代发迹的意思。主食一般是蒸馍或烙馍,再带上些点心或水果、白酒。

  上坟时除了要准备箔和冥币,一厘米宽的白纸条也要备很多。李玉梅说,每年剪这个要费不少工夫。这些白纸条在祭奠后要挂在坟头草上,或压在坟边,既供亡灵御寒之用,又表示亡人后继有人。祭奠完毕后,一家人要找个合适的地方聚餐,分吃祭奠用的菜肴,还要分一部分给墓地附近的种田人,感谢人家一年来看护墓地。现在,人们扫墓时一般不聚餐了,而是直接把酒菜送到种田人处。

  

  无锡主妇:朱晓峰 55岁

  
祭祀供品。记者 宋扬 摄

  “清明放假是件好事,家在外地的人要回家扫墓,时间宽裕了,我赶回无锡也来得及。”朱晓峰嫁到洛阳之后,很少有时间回老家扫墓,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期后,她便有了这样的机会。

  在她的老家,清明节祭奠时准备的食品跟洛阳差不多,不过是将熟鸡蛋换成了鱼,可能是南方多鱼的缘故。有一样东西是江浙沪的特色,叫青团,洛阳没有。青团是一种用草头汁混合糯米面做成的绿色糕团,里面包有多种馅料,可以是豆沙、芝麻甜香馅儿的,也可以是肉馅儿的,新鲜野菜馅儿的也很可口。到了清明时节,青团就成了一种流行小吃,上坟时一定要供。

  她说,在老家,人们扫完墓会把食品留在墓前,供路人吃,供品被吃掉是吉利的像征。南方人很早就利用鲜花来祭奠,扫墓完毕后会把花瓣撒在墓地周围。

    清明——悲伤之余有欢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 王磐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时节万物复苏,春光明媚,充满生机,是合家出游的好日子。相传古代清明节要禁火、吃寒食,为了防止冷餐伤身,就要进行踏青、郊游、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强抵抗力。因此,这个节日除了有追思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

  如此说来,古人比我们更懂生活情趣,在洒下一捧对逝者的悲伤泪后,还不忘用各种体育活动来调整心情,表达对生活新的希望。

  现代人也可以借着清明假期放松一下疲惫的身心,梳理一下紧张的心情。我们不妨借鉴古人的玩法,过一个休闲清明。

  玩乐一: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还等什么呢?赶快走到户外踏青吧。

  牡丹花会已经开幕,市区各大公园开始收门票了,那咱可以换个地方踏青。洛浦公园是个好去处,樱花、桃花竞相开放,可以学古人边赏花寻绿边抒发情感,也可以利用现代人的新兴健身项目“暴走”来锻炼身体。

  另外,3天时间足够来次短途旅游了。嵩县、栾川、洛宁等处的大山里已经有了春的迹象,等待你去探寻;山西、陕西、湖北等邻省的一些旅游景点,3天时间也足够游一回了。

  玩乐二:种植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春阳普照,春雨飞洒,种树植苗成活率高、生长快,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在每年3月12日被定为我国植树节之前,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挖野菜。 记者 宋扬 摄

  在城市里植树不太现实,如果农村有亲戚,不妨到对方家里探亲,顺便带着孩子到田野里辨认一下农作物,并在可以植树的地方种下小树苗。如果不能出行,在家里养点花花草草也可行。

  玩乐三:放风筝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之一。据说以前过清明节,人们不仅白天放风筝,夜间也要放,在风筝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小灯笼,被称为“神灯”。还有人把风筝放飞后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送往天涯。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洛阳平时放风筝的人就不少,洛浦公园、亚世广场等处经常可以看到随风飞扬的风筝,建议父母带小孩去体验一把。

  玩乐四:踢足球 鞠是一种皮球,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所以中国是足球的发源地。热血男儿在学生时代都有踢足球的经历,但是工作之后,大部分人都放弃了这一爱好,任凭肚腩上肥肉横生。清明节时,倒是可以约上朋友或同事,去体育场来场友谊赛,重温争抢足球的刺激与快乐。

  不要以为足球与女人无关,在场边看着你的他与兄弟们拼抢,为他呐喊助威,也是件幸福的事。

  玩乐五:荡秋千 荡秋千是件浪漫的事,也是我国古代清明节的传统娱乐项目。古时秋千多用树枝为架,拴上彩带制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荡秋千既有利于健康也能锻炼胆量,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荡秋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一定要注意安全,不可荡得过高过快。不过,洛阳可以荡秋千的地方实在寥寥,在一些幼儿园中或许能找到秋千,成年人只能在咖啡厅的秋千椅上找点感觉了。

  记者采访了几位市民,有人认为清明节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依然值得提倡,这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时机;有人认为畅游名人故居或墓地如白园、范仲淹墓、王铎故居等,很契合清明的含义;也有人认为假期应多回家陪陪父母,珍惜和老人共度的时光……

  清明节,让我们在祭奠先人,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习俗的同时,别忘了到大自然里感受春光绿意,呼吸清新空气,沉醉迷人花香,度一个悠闲的春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