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档案
冯春玲,1984年毕业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系,从教24年,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现任教于洛阳理工学院附中,高级教师。 郑凤玲
摄 | |
名师讲坛之生物篇
生物在理综试卷中占72分,是高考各科中占分最少的。分值少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如果你准备得好,也许它是最好拿分的一门。
冯春玲老师说,在理综试卷中,与物理、化学相比,生物题相对简单一些。这就要求成绩好的同学握牢这72分,尽量少失分、不拖后腿,不要因为不够重视而影响所上大学的档次;成绩稍差一些的同学更要看重生物科的72分,因为这72分拿来较容易,丢掉很可惜。
如何多拿分?冯老师道出了她多年的教学经验——
搞清目标做好三轮复习
从现在起到三轮复习前(5月10日),考生要在前一段拉网式复习的基础上,达到梳理学科脉络、构建知识框架、总结解题方法和技巧、提高综合能力的目标。这一阶段,可采用单元归纳法、知识提纲法、列表比较法等多种复习方法,以求最终形成“知识树”。
全市高三学生5月10日将进入三轮复习。三轮复习是高考前的最后一次摸排式复习,学生只要做到以下几点,生物分数的提升空间仍旧很大——
①关注考纲:
考纲所列举的考点就是高考的范围,一般情况下,高考出题不会超过这个范围,所以考纲以外的东西要大胆舍弃。当然关注考纲不是单纯地关注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注意能力上的要求,即我们常说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怎样提高这种能力呢?只有牢固掌握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才能明确出题人的意图,明确考题要考什么,明确用什么方法解答,才能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
②回归课本:
通过一轮、二轮的复习,考生都做了大量的习题。在三轮复习中回归课本,考生将会对课本有一个新的理解。实际上,回归课本的过程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提醒考生注重基础知识的过程。回归课本的同时,适当练习试题,不要让考生“手生”。
③研究考题:
高考考什么,怎么考,考试说明都是有解释的,但免不了理论性强、实用性差。走近高考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记住:虽然原题不会再出,但知识点可以调整角度重新命题。通过总结历年的高考题,可以发现“高频知识点”。
另外,通过仔细研究考题,可以揣摩出一些知识点在题目中的呈现形式、某些题型的做题技巧等。
④关注重点章节:
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知识点多而碎,而高考题目的内容有限,这就使生物考题知识点呈现偶然性。但总结近年的高考题,我们发现命题仍有一些集中性。要求考生对那些每年命题都有涉及的知识点,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
冯老师的“考前复习秘笈”
秘笈一: 题不在多,而在于精
高考前,该怎么做练习题?
考生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通过练习来查漏补缺,进一步把握生物学科内部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要提醒考生回顾以前做过的题目,特别是错题,做到彻底弄懂弄会,力求做过的题不再出错,会的内容绝不失分。
这段时间的练习,要更侧重方法、技巧的训练,时间的科学分配。不论哪种训练,都应该限时进行。
秘笈二:最笨最有效的“读题法”
通过“二练”试卷可以看出,生物科的非选择题失分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不准确,答题不规范”。很多考生对非选择题“没感觉”,通常是“一看就会,一答就错”。冯老师说,她有一个最笨也最有效的方法:她要求学生每天下午提前半个小时到班上,将做过的生物题,连题干内容和答案一起读,以寻找“语感”,以提高答非选择题的准确率。
秘笈三:关注实验设计题中的“热点”
生物实验设计题,是拉大分距的主要题型。
通过分析近年来的生物试卷,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激素调节,遗传变异等内容,都是实验设计命题的热区;而遗传变异中性状的显、隐性判断,基因位置的确定,遗传方式更是热区中的热点,是最能体现考生能力的题型。
冯老师提醒大家,做实验设计题,首先要弄清楚是研究、探究型实验还是验证、证明型实验。对于研究、探究型实验,其结果不定向,结论也是不定的;而验证、证明型实验,其结果是唯一的,结论就是实验目的。
其次,注意题干中提供的材料用具,因为在这些信息中,隐含着做题的方法和步骤。
再次,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注意实验设计一般原则的体现,特别是唯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科学原则、简单易行原则等。
最后,学生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正确使用常用的生物词语,比如“分组”“相同”“等量”“适宜”等,熟练常用生物处理手段。
|
洛阳一高高三学生对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记者 张光辉 摄
|
针对有些考生过于看重“二练”、“三练”成绩,从而影响了高考心态的问题,冯春玲老师说了一句“冯氏名言”:“只要没有经历真正的高考,所有的测试都不能断定你不行。所以不到高考的最后一声哨响,谁都没有理由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