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向我市100所“农家书屋”捐赠图书(本报26日3版),这是可喜可贺的利民举措。我对此有以下期待:
图书“保鲜”亲民。乡村图书室是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好帮手,也是他们获取精神食粮的主阵地。但不少乡村图书室的书架上,长年累月一副老面孔。当前农业增收、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取决于农民对科技的学习与掌握,因此,必须针对他们关心的农村新政策、市场新变化以及管理新技术等,提供涉及这些内容的新书刊。
图书捐赠亲民。近年来,不少单位组织送书下乡,为乡村图书室充实了大量图书。然而有个别单位捐书“图数”,捐赠的多是过期杂志或者根本不适合农民朋友阅读的理论书籍,让作为农民学习农业科技新知识、掌握更多致富经的乡村图书室成了“老皇历”的收容所。因此,在积极鼓励社会力量捐助图书前,可以请群众点题,确保捐赠图书农民看得懂、用得上,精神食粮“适口”。
图书管理亲民。乡村图书室普遍缺乏科学管理,借阅手续和相关制度不完备,经常还“铁将军”把门,甚至挂个牌子装门面,书籍躺在书架以备领导“考核”,图书沦为藏书。因此,在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同时,还要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积极扶持、引导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以市场运作的方式探索民办公助,以“经营”养“公益”的模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全市乡村基层图书馆室服务网络体系。
(木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