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全国助残日。在这个日子来临之际,我们很自然地想起身边那些平凡的英雄。上天不公,她们生而抱残,肢体上的缺憾如此触目惊心,一生挫折似已注定。当命运关上了那扇名为“健康”的门,她们也曾伤心失望,也曾无助呐喊,却从未放弃追求光明的信念。一千次跌倒,一千次爬起,终于,希望之门重新打开。
她们谦卑地说:是大家的爱心帮助她们站起来的。可是谁都明白,真正的救赎者其实是她们自己。
天助自助者,乃因她们自强的信念让上天也不忍袖手旁观。
你很难想象中了500万元大奖后生活会是什么样。同样,你也很难设想双腿不能正常行走后未来会是什么样。
我们常拿“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来安慰自己,但若这“不如意事”竟是残疾,只怕再多安慰的话也显得无力。贫穷,尚有积富的可能;分离,尚有相聚的可能;肢残,要面对的却是一生的缺憾。
如何将缺憾升华为完美?今日,我们要讲述的正是这样的故事。
我的上帝是我自己
采访对象:陈志琴,52岁,洛阳中讯大酒店客房部经理
人物感言:假使生命不曾经历那些磨难,我的人生或许不会珠圆玉润,获得今日的圆满。
坐在老板桌后的陈志琴,谈吐沉稳,精明干练。
当说起当年求职被拒的经历,她的眼眶瞬间泛红,哽咽不能成声:她以宾馆“一把手”的身份辞职下海,到一家酒店应聘外联经理,本是屈尊,不想竟被三番两次地拒绝!原因,只为她的一条腿有残疾。
一切要从51年前说起,不满1岁的陈志琴胯骨脱臼,父母却没有及时发现。等到她懂事了,木已成舟,腿已瘸了。青春期的自卑如小兽的齿,啃噬了她童年所有的快乐。好强的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得比别人好。
上世纪80年代初,洛阳铁路部门水电段招集体工,陈志琴的父母托人说情,想把女儿安排在办公室当文员。这本是一份美差,陈志琴却不乐意,她找到领导,主动要求去一线。领导不同意:一线的工作那么苦,你一个腿脚不方便的女人,怎么干得了?
陈志琴说:让我试试吧!
挖电缆沟、拉电线,陈志琴颠着腿,像男人一样拼搏。功夫不负有心人,每年,她都是“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1982年,水电段组建铁路宾馆,陈志琴再次请缨,当了一名服务员,最脏最累的活她抢着干,她连手套都不戴,认认真真将污秽的马桶擦得光洁如新,从1楼到7楼,层层不落。同事们笑话她:“这人真傻!”她装着听不见。
1985年,一个英俊的车间主任看上了陈志琴,力排众议,和陈志琴成婚。婚后不久,陈志琴的爱人罹患大病,胃被切除2/3。当时陈志琴已经怀孕多月,但为了赚钱养家,她没请过一天假。1987年12月29日,陈志琴强撑到下班时间,自己骑车去了医院,产下女儿。当时,铁路职工可以休3年产假。那3年,陈志琴开了家服装店,一边带女儿,一边为生活打拼。3年之后,她回到铁路宾馆继续工作,凭借优异的业绩,当上了宾馆的“一把手”。
1993年,陈志琴辞职下海,到一家酒店应聘外联经理,去了两次,都被婉拒。“我在单位干得那么好,到这儿怎么就不行了?全是因为我的腿有毛病,他们看不起我!”刚刚建立起来的自信一下子崩溃,她冲动地跑回娘家,埋怨母亲在她小时候太疏忽,害她落下残疾。母女俩抱头痛哭,母亲一个劲儿埋怨自己:我真后悔呀,那时候咋没发现你的病!
当晚,陈志琴骑车去了洛河边,一直哭到半夜两点多。天亮后,她擦干眼泪,第三次找到了那家酒店的主管,说:“我不要工资,免费给你们干仨月,你们觉得我合适再要我。”主管想不到她会越挫越勇,终于点头同意。
两个月后,酒店的经理亲自过来问她:陈姐,你要多少钱工资?
(下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