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夯实孩子的语文基础,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家长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笔者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与家长交流时感受最深的是,大多数家长不知怎样有效地辅导孩子学习语文。现针对几种现状,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供家长借鉴。
1.生字写过就忘,不会应用。学习生字要经历3个阶段:会读、会写、会用。作为家长,在这3个阶段中要做好监督员,每课生字要对孩子进行听写。然后在生字表里对错字作出标记,或者专门准备一个纠错本。隔天再听写,直到写对了才可以把这个字放过去。一个单元学完了,再听写整个单元的生字。家长还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用生字组词造句,学会灵活运用。
2.字迹不够工整,潦草应付。有些学生的字,不是“重心不稳”,就是“上蹿下跳”,不少学生没有笔顺概念。家长教育孩子要一笔一画地写好家庭作业。另外,建议孩子用字帖练习,可以购买和课本生字同步的字帖,既学习了生字,又练了字。
3.预习只读不悟,没有方法。孩子在预习时,要做到“三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二读,读熟课文,读懂大意;三读,读出感情,读出体会。在读书的过程中,让孩子不光做到口到,眼到,心到,还应该 “手到”,即边读边画,及时地记录读书过程,留下预习的痕迹,做到“四画”:一画段落,二画字词, 三画好句, 四画疑难。
4.阅读流于形式,收获不大。为了使阅读效果更佳,家长可帮助孩子设计阅读卡,内容包括阅读的书名、读的页数、阅读时间、文章大意、妙词佳句、阅读心得、家长评价等内容,指导孩子在阅读后认真填写,并且适时鼓励孩子,保持良好的读书兴趣。
5.与人交流胆怯,不够得体。家长要积极创设交流的情境,指导孩子大方得体地与人交流。平常督促孩子要做到:“眼”要多看:看有益的电视节目、报刊,看校园风景,看乡土人情、看名山大川。“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课文音带,听时事点评,听相声小品、听街谈巷议。“口”要常开:议时事政治,谈成功失落,背唐诗宋词,吟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心”要多体会:体会人生百态、感受人间真情、品味生活甘苦。
6.写作无从下手,语言贫乏。为了克服孩子作文难的问题,家长可根据写作内容,创设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和系统性的“生活场景”, 指导孩子通过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的观察和体验,摄取生活素材,吸引孩子参与、体验,诱导其产生写作兴趣,打开情感的大门,从而轻松快乐地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