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释义:好像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成语出处:《晋书·杜锡传》:“(杜锡)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如坐针毡 ”这个成语源出西晋国都洛阳,讲述的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太子和他的臣下之间的故事。
司马遹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孙子,第二任皇帝司马衷的儿子,生于公元278年。《晋书》记载,他幼时非常聪慧,深得武帝宠爱。五岁那年的一天傍晚,皇宫失火,司马炎登楼瞭望,小司马遹急忙拖着爷爷的衣裾来到暗处。司马炎不解,问为什么,他回答:“暮色仓猝,宜备非常,不宜令照见人君也。”原来,是为了爷爷的安全。此后,司马炎多次在公开场合赞许孙子颇似先祖司马懿,并强调说:“此儿当兴我家。”
让人遗憾的是,这样一个聪明识理的司马遹,随后竟成为了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公元290年,司马炎去世,司马衷继位,是为晋惠帝。晋惠帝昏庸,凶暴酷虐的皇后贾南风趁机干预国政。被立为太子的司马遹,非贾南风所生,因此成了她的眼中钉。她一面令太子与生母谢玖分开,一面暗使太子身边的宦官放松管教,任其荒疏学业。司马遹即太子位时刚刚13岁,失却教化,自然如脱缰野马,率性妄为。
杜锡当时是愍怀太子司马遹宫中的一名官员,学识渊博,性格耿直,在做了太子中舍人(掌传宣诏命)以后,多次规劝愍怀太子远离小人、修德近善,言辞恳切。已经放纵惯了的太子不仅不听,反而对他心怀怨恨,故意在他常坐的毡垫中放了一些针。杜锡没有发觉,结果屁股被扎得鲜血直流,疼痛不堪。次日,太子故意问杜锡:“你昨天出了什么事?”杜锡难以启齿,只好回答:“昨天喝醉了,不知道干了些什么。”太子进而诘问:“你喜欢责备别人,为什么自己也做错了事呢?”
元康元年(公元299年),贾南风召集亲信潘岳等,捏造文书,嫁祸给司马遹,朝廷以谋反罪名将司马遹的太子职位废除,遣出宫中,发往许昌。公元300年,贾南风又命太医制成毒药,派宦官孙虑携药至许昌,逼司马遹服用。司马遹不从,孙虑就趁司马遹上厕所时,跟随在后,“以药杵椎杀之”。这一年,司马遹仅23岁。
记者 陈运团 整理/李玉明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