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访未成年工的日子里,我们发现未成年工的出现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而且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考大学无望还不如不上学”的观念使他们辍学
我们了解的情况和有关资料均显示,辍学青少年是童工和未成年工的主要来源。很多未成年人辍学外出打工,大多是因为对求学的失望,而大多数父母对此持默许态度。
“反正考不上大学,还不如出来打工,起码能自己养活自己。”张易欣说。张易欣的母亲王梦香就说,当初孩子出来打工时,她也觉得很正常,农村很多像他这个年龄的男孩考大学无望,都出来打工了,早点走入社会也不是啥坏事。
16岁的张易欣说,他学习不好,家里还有正在上高中的哥哥和上初中的妹妹,他们学习都不错,而自己“再努力学都不可能考上大学,考不上大学再上学就没有意义了”。而与他在同一个工厂打工的几个小工友也都是同样的想法——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要是考不上大学还不如不上学。
目前,上学就是为了考大学的应试教育观点仍大有市场。在农村,这样的思想更是根深蒂固,这依然是当前农村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职业教育与义务教育未能很好衔接
对于自己的将来,这些孩子不是没有担忧过,然而在担忧的同时,他们还存在不少困惑。
张易欣告诉我们,当时辍学后,他就希望自己能再上个技校、职高啥的学些本领,然后再出去打工,可后来到城里一打听,一个普通的挖掘机操作班,一个半月的学费少的要两千,多的要三四千。面对这样的学费,张易欣的父母觉得难以承受,他们最终的讨论结果是让孩子直接打工。
而张易欣和他的同伴们当初没有选择职业教育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担心上完职高或者技校之后的就业问题。15岁的徐文豪说,虽然上完技校之后能就业,可是很难找到满意的工作,他的一个亲戚在技校上了两年之后,被安排到南方的一个皮包厂里做工,一个月只能拿几百元工资,连房租都不够。其实那些活儿不用上技校也会做,两年花了不少学费,最后依然找不到好一点的工作,这也让他们对职业教育望而却步。
家长的短视行为将未成年人推向劳工市场
这些年,随着进城打工潮的兴起,不少农民靠进城打工摆脱了贫困,使部分家长早早地放弃了对孩子们的教育投资,从而短视地将其推向了劳工市场。
“今年过年的时候,同村的一个亲戚来家里玩,带了很多俺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大城市里就是好。反正俺爹俺娘都出去打工了,俺学习又不好,跟他们一说,他们也都同意我跟这个亲戚出去打工。这回俺就不用上学了,出来打工其实也不赖。”来自汝阳的15岁未成年工薛亮亮说。
薛亮亮告诉我们,在他们村,像他这种年龄才外出打工还算晚的,许多孩子十二三岁就随父母到南方打工去了。每逢春节,这些打工的孩子就回到村里,他们的衣着、谈吐和见识,明显要比那些留在家里的孩子高出一大截,因此成了留守青少年的“榜样”。薛亮亮说,他老早就缠着父母带他外出打工,但父母一直不同意,让他好好学习,将来考大学,后来见他实在读不下去了,也就由着他了。
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建设对进城务工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缺少一技之长、没有掌握相应的本领的务工者,想在城市中站稳脚跟越来越难。因此,让孩子过早进入城市劳动力市场,这样的短视行为不仅会害了孩子,也会造成相应的社会问题。
(文中人名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