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冬日喝粥的习俗,每每寒风呼啸时节,母亲总会买来五谷杂粮、滋养果药,兴致浓浓地为我们熬粥祛寒。桂园粟米粥、核桃粳米粥、生姜大枣粥……一锅一锅,锅锅香浓。
粥米入口,回味浓郁,暖人心脾。一碗见底,又馋馋地再添一碗。母亲很满足地笑,言语便多了起来:什么“米虽一物,造粥多般,治粥为身命之源,饮膳可代药之半”;什么“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尽管母亲几乎不能诠释出这些古文中的深远意境,可她对熬粥之法的确颇有些心得。
一个冬天接着一个冬天,贪婪地享用母亲用心熬出来的香粥,便略知了一些熬粥的章法。成家立业后,时常会按母亲所授,在冬日里掬几把米熬煮一番,让家人也暖和一下肠胃。
熬粥,并非是水加米的单一混煮,而需要一些严格而精致的技法,丝毫马虎不得。
熬粥之前,需将米用冷水浸泡半个小时,让米粒膨胀开。这样做好处多多,不仅熬时节省时间,而且熬出来的粥香浓、口感好。
将米浸泡好,放入盛有适量开水的锅里。开水下锅很重要,如果是冷水下米,极易出现煮粥煳底的状况,让人败兴。用大火煮开以后,再转文火熬煮约半个小时。这大小火转换之间,粥的香味便渐渐入鼻了。熬粥的时候,为了“出稠”,搅拌是颇为讲究的。开水下锅时搅几下,盖上锅盖至文火熬约20分钟之后,开始不停地搅动,一直持续约10分钟,到粥呈酥稠状出锅为止。
画龙,自然要点睛。点油便是熬粥过程中的点睛之笔。粥改用文火熬煮后约10分钟时点入少许色拉油,你会发现不光这粥色泽鲜亮,而且入口之时会别样地鲜滑。
大多数人煮粥时习惯将所有的东西一股脑儿全倒进锅里,真正的好粥可不这样做。粥底是粥底,料是料,要分头煮的煮、焯的焯,最后搁在一起熬煮片刻,且绝不超过10分钟。这样熬出的粥清爽不浑浊,每样东西的味道都熬出来了又不串味。
香粥熬好,入得口中,无论咸甜,滋补而养人,体贴而暖热,于是便让人有了对抗冬日的底气。品粥之时,回味熬煮的过程,心中温暖而明净。这煮粥和做人又有何异呢?需几经清水的洗涤,除去所有的尘垢,还要历经旺火、文火的煎熬,才可成粥。
如今,冬日喝粥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人乐意为之的生活方式。在商贾云集的繁华都市里,各类粥铺、粥府林立。种类繁多的水果粥、香米粥和咸味粥无疑承袭并光大了古人的粥文化。古人每日食粥,以为养生之要。今人食粥,在养生命、求安康之外,以食粥为乐,袅袅粥香中所流露的宁馨和温情,粥中淡而绵长的滋味,或许是最能呵护情感,抚慰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