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2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
【河洛春秋——走近第四批洛阳“非遗”(1)】
河洛响器:鼓声入云高 镲音落地远
□记者 余子愚 特约记者 赵笑菊 通讯员 段慧博 文/图
张利涛在擂鼓
直径3.3米的“神州第一鼓” (记者翻拍)

不久前,洛阳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下简称“非遗”)名单出炉,其中,市级“非遗”项目27个,扩展项目5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等类别。从今日起,《洛阳晚报》记者带您走近第四批洛阳“非遗”,了解它们背后的故事。

河洛响器远近闻名,被誉为“河洛一绝”。由洛宁县文化馆组织申报“非遗”的河洛响器,是古代劳动人民模仿古代战场擂鼓助阵的场面,用鼓、铙、镲、锣等乐器来庆祝节日、参加社火等活动,由此演变而来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1 起源于明末清初

2015年元旦临近,敲锣打鼓迎新年,已经成为洛宁县赵村镇陈宋村村民们的一件大事儿。

25日上午,我们到距洛宁县城5公里的陈宋村采访,一下车就听到村民们在耍河洛响器——敲锣打鼓,用喧天的锣鼓声表达他们的热情。

山村的天气很冷,路旁的溪水已经结冰,鼓手张利涛却穿得很单薄。一通鼓擂下来,他的头上竟然出了汗。

村民王坤立今年62岁,他从3岁开始学习擂鼓,与河洛响器结下了不解之缘,可惜他现在已经擂不动鼓,只好当铙手,继续发挥余热。

76岁的党超民是河洛响器的第7代传承人,从1991年第9届洛阳牡丹花会(现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始,他一直担任响器队指挥。

提起河洛响器的历史,党超民如数家珍,响器是指在表演中能够发出声音的所有乐器的合称。陈宋村留有一副清代的铙,重约10公斤,音质依然清亮。

河洛响器的发源地洛宁(旧称永宁)地处豫西山区,洛河中游,洛水横贯东西,崤山、阳虚山南北对峙,是西出函谷和东入中原的必经之地。独特的地理环境使洛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古战场遗址随处可见。刘秀、曹操、李世民、杨再兴、李自成等都曾征战于此。

河洛响器是古代劳动人民模仿古代战场擂鼓助阵的场面,用鼓、铙、镲、锣等乐器来庆祝节日、参加社火等活动,由此演变而来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

党超民说,河洛响器起源于明末清初,其表演队伍庞大,气势非凡。每逢庙会、佳节,应四方宾客邀请,他们都会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前去献艺。

党超民描述了河洛响器的一次演出阵容,陈宋村河洛响器表演队(以下简称陈宋响器队)曾应邀到邻村大原村演出,两村相距1.5公里,陈宋响器队的队首到达大原村时,队尾还在陈宋村。

有观者总结河洛响器演出的三大特点——“鼓大、旗大、阵容大”。“鼓大”,指一面直径3.3米的大鼓;“旗大”,指100多面彩旗;“阵容大”,指参加演出的人数多,多时有250多人,少时也有100多人。

2 被誉为“河洛一绝”

河洛响器从明末兴起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被誉为“河洛一绝”。如今,在洛宁境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河洛响器表演团队有数十个,为传承和发展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奠定了基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陈宋响器队。

陈宋村村支书党鸿章介绍,陈宋响器队表演时,首先以特有的阵势将队伍排列开来。以首鼓手为中心将鼓队呈雁形排列,两翼依次分开是铙手、镲手、锣手,背后有表演节目牌。

节目牌后是雄壮威武的“帅”字旗,“帅”字旗两侧为写有“春雷巨响山河动,月夜旋风草木飞”的竖幅,竖幅两侧是两对老虎旗。其余彩色战旗分列于帅旗左、右、前三个方位,将响器队伍围成方形。

方队内左侧是两排铙手,右侧是两排镲手,铙、镲队的前面是扁鼓队。响器队指挥在正中心站立。

陈宋响器队表演时,听从指挥号令。指挥令旗一挥,响器队伍的所有成员便做好演奏准备;令旗再一挥,首鼓手开始擂动,其余鼓手响应,铙手、镲手按曲子的节奏相继配合演奏。在演奏过程中队伍时而变换队形,时而互相对拍。

最为精彩的是演奏到高潮时,铙手、镲手撂铙、撂镲的动作,即将铙、镲向空中抛起丈余,旋转着落在手中另一面铙或镲上,不偏、不歪、不掉,稳稳接住,动作恰到好处,让人惊叹不已。

让人惊心动魄的场面是铙、镲手对撂对接,一方用左手撂,另一方用右手接,铙、镲在空中盘旋飞舞,场面十分壮观。

眼下,陈宋响器队的每场表演时间大约30分钟,每个节目5分钟左右。陈宋响器队经常表演的节目有《仙女散花》《闯王点兵》《凤凰展翅》《友谊长存》《龙飞凤舞》《丰收乐》《神龟出洛》等。

其中,《闯王点兵》与洛宁知名旅游景点闯王坡有关,闯王坡位于洛宁县王范镇,相传李自成先后四次登上这个小山坡观察地形,并在洛宁留下闯王点兵的传说。《神龟出洛》与洛宁“洛出书处”有关。

3 直径3.3米的“神州第一鼓”

在新中国成立后,河洛响器不断创新,技法、表演形式都有不少变化。目前,陈宋响器队已有被称为“神州第一鼓”的直径3.3米大鼓1个、直径2米的大鼓3个、直径1.5米的大鼓4个、钹和镲80多副、扁鼓20多面、三眼铳20多根、彩旗100多面,有鼓手40多人。

随着陈宋响器队外出献艺次数的不断增多,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除了在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和洛阳民俗文化庙会期间表演,他们还曾到省内其他城市以及广州、深圳等地演出。

党超民说,陈宋响器队目前能擂鼓的,以中老年人居多,最年轻的鼓手是张利涛,今年36岁。

张利涛从小就学习擂鼓,曾参加1983年首届洛阳牡丹花会节目演出,是当时年龄最小的鼓手。回忆起当时的演出,张利涛说:“我演出时有很多游客围观呢!”

20世纪80年代,陈宋村曾组织培训两批村民,让他们掌握河洛响器的表演技巧。眼下,当时学艺的年轻人都已经步入中年,由于缺少年轻村民的加入,河洛响器的传承面临断代的危险。

近年来,洛宁县大力推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加快建设更加完善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河洛响器以其独特的内涵引起了洛宁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

据介绍,2010年,洛宁县财政局、洛宁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洛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投入2万元对河洛响器队伍进行扶持并详细地普查登记,建立了河洛响器的项目档案。

2011年,洛宁县财政局、洛宁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投入5万元,对具有代表性的响器队伍陈宋响器队进行资金帮扶,并为其购置3面大鼓。

河洛响器的魅力还打动了一些知名学者和教授,诗人谭杰作诗《洛阳牡丹花会观陈宋响器之感》:“万马千军炮连声,动地惊天狂飙生。龙虎大旗蔽天日,牛皮老鼓震帝京。凤凰展翅镲入云,苍鹰奋翼铙带风。神龟出洛一曲罢,眼望山人心底惊。”

郑州大学韦东晨副教授在观看陈宋响器队表演后撰联赞曰:“鼓声入云高绕崤峰万丈百日不绝;镲音落地远随洛水千里十夕可闻。”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