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洛阳令张特立历任偃师主簿、宣德州司侯(治所在今河北省宣化县),关心百姓疾苦,敢于与皇亲国戚“过招”,深受百姓拥戴。金代末年,辞官归里的张特立以教书育人为业,他白首穷经,诲人不倦,被忽必烈赐号“中庸先生”。
1 为民寻羊
张特立,山东东明人,金章宗泰和年间中进士,先后任偃师主簿、宣德州司侯,金哀宗正大初年,升任洛阳令。
张特立为官,和北宋名臣包拯一样,很能为民解忧。史料记载,包拯在天长县任县令时,曾智断牛案。当时,有一个农民一大早到天长县衙门告状,说昨夜他家的耕牛被人割掉了舌头,这头耕牛是他家的命根子,没了舌头,耕牛活不下去,一家人的日子也过不成了。
包拯听后对农民说:“你回家找人把牛杀了卖肉吧!”然后,包拯就在县衙里坐等来告发那个农民杀牛的人。果然,很快有人来县衙告发那个农民私自杀耕牛卖肉。包拯问明情况,便沉下脸来责问来告发的人:“你为何将人家的耕牛割掉舌头,又来告发他杀牛?”这个人听了大惊失色,立即低头认罪。
在古代,私自杀牛、卖肉是违法行为。一般情况下,同乡的人碍于情面,都不愿意告发杀牛之事,怕伤了和气。只有结下仇怨的人,才会这么做,而这个有仇怨的人,就很可能是割牛舌头的人。包拯的判断果然不错。
与包拯类似,张特立在任宣德州司侯时,曾为百姓寻羊。当时,宣德州住有许多金朝的皇亲国戚,很难管理。张特立上任后,一家一户地登门拜访,了解皇亲国戚的情况。
张特立上任不久,有一个国戚五将军率家奴抢劫了百姓的一群羊,张特立立即下令包围该将军的将军府,向其索要羊群。五将军不肯承认,张特立也不恼怒,语气温和地说:“将军您品德高尚,您的家里怎么会有偷羊的贼呢?我来这里就是做做样子,以堵众人之口罢了。”五将军没想到,张特立一边在客厅里与他说着话,一边派人悄悄来到将军府的后院,顺着咩咩的羊叫声,找到了数十只羊。
看着被赶出来的羊,五将军无话可说,只得将责任推到家奴身上。五将军的儿子畏罪潜逃,躲藏在别人家里,张特立派人将他抓获,因为是皇帝近族,他才得以免于死罪。张特立为民寻羊的事情传开后,宣德州的豪强贵族开始遵纪守法,老百姓的生活也安稳起来。
2 百姓爱戴
金朝是中国历史上女真族建立的北方政权,金章宗中后期逐渐衰弱。金宣宗时期,金朝外受大蒙古国(元朝前身)南侵,内部争斗不休、民变不断,朝廷被迫迁都汴京(今河南开封)。公元1234年,金朝在南宋和大蒙古国的南北夹击下覆亡。
金哀宗正大初年,张特立升任洛阳令。金朝定洛阳为中京,表面上看还保留着一点儿“京”气,其实只是虚名罢了。由于战争破坏,当时的洛阳城面积已大为缩水,张特立与前朝的洛阳令相比,管辖的范围小了,权力也小了许多,然而,张特立全心全意为洛阳百姓服务的态度和行动丝毫未减,因此深得百姓爱戴。
当时金朝战事频繁,军队来往很多,地方郡县穷于应付,尤其是金朝东帅纥石烈牙兀喧轻慢读书人。适逢这支部队移防镇守陕右(即陕西)地区,途经洛阳,东帅看见张特立淳朴儒雅、不刻意礼待他,就心生怒气,想刁难一下这位洛阳令。东帅责令张特立准备军粮器械,限令三天之内备足,逾期则按照军法惩处。洛阳百姓一向认为张特立贤明,看到张县令有难,纷纷把军粮器械运送到县府,很快完成了东帅的要求,东帅暗暗惊奇,认为张特立非等闲之辈。
3 直言犯上
不久,张特立由洛阳令升为监察御史,官位上升,但他依然保持一颗朴实之心。身为监察御史,张特立首先指出,不可再囚禁金世宗完颜雍的诸孙。
金代虽然是女真族建立的王朝,但是同汉人建立的王朝一样,同样存在皇位争夺问题。金世宗病逝时,由于太子完颜允恭早逝,完颜允恭的儿子完颜璟即位,是为金章宗。金章宗病逝时,由于他没有后嗣,所以其叔父卫绍王完颜永济继位。完颜永济被毒死之后,金章宗的弟弟完颜珣即位,是为金宣宗。金宣宗病死,其子完颜守绪继位,是为金哀宗,即金代末代皇帝。
金宣宗完颜珣是完颜允恭的庶长子,而封建社会宗法制度规定,只有嫡长子(正妻所生的长子)才有资格继承父亲的爵位、封邑、官职、财产等。这导致完颜珣的帝位“来历不明”,也导致金哀宗对其他皇室成员尤其是金世宗诸孙心存戒备。张特立上书建议释放金世宗诸孙,戳到了金哀宗的痛处。
后来,张特立又指出尚书右丞颜盏石鲁和百姓争夺田产,参知政事徒单兀典阿谀奉承皇帝的亲信,都应当罢免,导致当权者都对张特立心存忌恨。
适逢平章政事完颜白撒到陕西犒劳部队,张特立又弹劾他的部属不守法纪。完颜白撒倒打一耙,向金哀宗告状,说张特立所说的事情和事实不符。金哀宗听信完颜白撒的说法,不过没有追究张特立的责任,张特立却洁身自好,毅然辞官归故里。
4 赐号“中庸先生”
张特立是明眼人,金代末年的动乱,使其对从政心灰意冷。归乡之后,他以教书为业,精研程氏易学(二程理学的一部分),名气很大。(如图)
公元1221年,元代大臣严实率军进攻山东东平,金朝守将和立刚弃城遁去,严实占据东平。听说张特立的大名,严实对他以礼相待。
元世祖忽必烈尊崇儒学,“好儒术,喜衣冠,崇礼让”。公元1246年,忽必烈传旨张特立,表彰他的治学精神:“前朝监察御史张特立,隐居田园,朝代更换仍始终如一,现在已年近七十,仍坚持研读圣人经典,应该赐予美名,以发扬他不为人知的美好品德,特赐号曰‘中庸先生’。”
元宪宗在位期间,忽必烈受命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他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高兴地接受了。
忽必烈对张特立一直念念不忘,公元1252年,忽必烈再次向张特立下诏书:“张特立先生白首穷经,诲人不倦,时刻保持中庸之道,学者都景仰他,以前已赏赐了美名,今日再表达对他的敬意。”
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元中统。公元1271年,忽必烈改“大蒙古”国号为元,是为元世祖。
张特立没有等到忽必烈即位的那一天,白首穷经的他或许也没有“巴结”忽必烈的意图。公元1253年,张特立去世,享年75岁。
张特立所著的书籍有《易集说》《历年系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