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3版:经典洛阳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洛阳商报
2017年1月24日 星期
靠山黄与豫西调(二)
开山鼻祖“白骡子”
二代名家“吴夫子”

□首席记者 张广英

红生关公扮相 (资料图片)


靠山黄,又名靠山簧,也称豫西老靠调,是豫西调的前身。

豫西调是豫剧的主要流派,流行于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地区,有着庞大的粉丝群。曾经“庄稼佬也会唱几腔”的靠山黄,却早已辉煌不再,陷入了后继乏人的窘境。

现在,就让我们回顾一段历史,了解靠山黄与豫西调的前世今生。

1 古路壕村戏班

开唱靠山黄

嵩县靠山黄第六代传人乔社斌说,豫西调的前身是靠山黄,最早演出靠山黄的是古路壕村戏班。这个戏班的班主叫吴桃娃,台柱子是艺名“白骡子”的牛廷魁。

说起来,正是这两位的相遇和相知,才成就了早期的靠山黄,并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

古路壕村位于今嵩县库区乡,离县城不远。公元1766年,吴桃娃在这里出生了。当时正值清乾隆中期,也是戏曲在豫西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吴家世代唱戏,吴桃娃顺其自然地走上了这条路。

从艺的人,大都知道“出名要趁早”。吴桃娃十多岁就开始登台唱戏,并如愿以偿地早早成了名。不过,他并没有就此安定下来,而是选择了外出闯荡,大半生浪迹天涯。后来,他遇到了江湖艺人牛廷魁。

牛廷魁祖籍不详,人们只知道他自幼唱戏,人也聪明,12岁就有了名气,后因打抱不平,失手伤人,不得已开始闯荡江湖。

江湖很大,但对有缘的人来说,有时候它也很小。一天,牛廷魁和吴桃娃相遇了。

萍水相逢的两个人,因为对戏曲的共同热爱成了挚友。在吴桃娃的邀请下,牛廷魁在古路壕村落了户。

古路壕村的戏班,自清康熙年间以来多混演“靠山吼”和卷戏。吴桃娃和牛廷魁都是此中高手,他们边演戏边琢磨,最终在“靠山吼”和卷戏的基础上开创了靠山黄。

在乔社斌看来,从“靠山吼”到靠山黄是质的飞跃,因为“靠山吼”只是一种声腔体系,而靠山黄成了一个剧种。

古路壕村戏班开唱靠山黄,并开始收徒授艺,吴桃娃任班主,牛廷魁是教师。戏班规模扩大了,花钱的地方多,怎么办?自有爱戏的人资助。

当地有位士绅叫于百谦,是乾隆朝的举人。他喜欢靠山黄,先后卖掉家里的两顷地,支持成立了第一个靠山黄戏班。

此后,古路壕村戏班的靠山黄越唱越有名气。因为靠山黄,许多人记住了吴桃娃和牛廷魁这两个人。

2 “白骡子”与关公红生戏

牛廷魁被奉为靠山黄的开山鼻祖。从艺名“白骡子”看,他可能是一个身材高大、声音洪亮的人,如果再相貌堂堂,这样的人就很适合演关公。

明清时期,朝廷对关羽多次加封,民间对关公也极为推崇。各地建起关帝庙,连豫西的偏僻山村也有戏楼,唱戏酬神时,关公戏当然少不了。自牛廷魁开始,靠山黄的历代传人,就以擅长演关公红生戏而著称。

乔社斌介绍,在豫剧其他流派中,须生(也叫老生、胡子生)因多勾红脸,也被称为红生。唯独豫西调的须生,如黑胡生、白胡生、马上胡子生等,不能称红生。豫西调的红生,严格来说单指饰演关公的独有行当,这是从演靠山黄流传下来的。

相传,牛廷魁演的关公红生戏是一绝,演出时常常引起轰动。可惜因年代久远,今天我们已无法还原当时的情景。好在《河南戏曲史志》中收录有《靠山黄和它的演出风俗》一文,也许能满足人们对早期靠山黄的好奇心。

据文中记载,早期靠山黄演出时,伴奏人员不在下场口就座,而是分散在舞台上。两个皮胡琴手坐在舞台后边正中的“遮堂”下,同步伴奏。鼓头(也叫鼓佬)坐在上场口,是乐队指挥,也负责前台监督,可以用脚把出错场的演员拨回去。打堂锣的站在上场口,打枣木手梆的(行话叫“啃木头的”)站在下场口,这两个人叫“二门神”。戏演完了,他们就把桌裙一撑,翻搭在桌子上,表示“戏终”。

牛廷魁自幼唱戏,又在外闯荡多年,见多识广。他除了擅长演关公红生戏,其他须生戏也能演,据说当年他抖帽翅的功夫炉火纯青。

在戏曲舞台上,“帽翅功”堪称戏功一绝。一次,牛廷魁在《鲁明困雪山》中饰演唐将鲁明的岳父韩孝忠。鲁明被诬叛国,其妻连坐受审,皇上故意命韩孝忠审案。当听到皇上说“你审,你问”时,韩孝忠吓得跌坐在椅子上,帽翅有节奏地抖个不停,观众连连叫绝。牛廷魁则说,大祸临头,父女连心,焉能不惧,焉能不抖?这叫“功在情里”。

3 “吴夫子”英年早逝令人叹惋

在牛廷魁教的徒弟中,最出名的是吴忠。吴忠是嵩县靠山黄第二代主要传人之一。

公元1813年,吴桃娃家添了一桩大喜事:他的儿子出生了!48岁的他给儿子取名吴忠。

家中就有现成的戏班,吴忠的人生当然离不开唱戏。本就在戏班里负责教戏的牛廷魁,收下了吴忠这个徒弟。他明白老朋友吴桃娃的心思,对这个孩子严格要求,授艺也格外精心,几乎倾尽平生所学。

“吴忠10岁登台,15岁就成名了。据吴家后人说,为学好关公戏,他的脑门上都被老师牛廷魁捣出了老茧,可见当年有多刻苦。”乔社斌说,吴家后人对吴桃娃和吴忠很敬仰,特意请人将他们的生卒年月写在祖宗牌位上,悉心保存。

清道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832年,67岁的吴桃娃去世。这一年,不足20岁的吴忠代父掌班,成了古路壕村戏班的班主。

老朋友走了,年轻人已挑起大梁,牛廷魁决定离开古路壕村戏班。他迁到嵩县白栗沟(今属大章镇)定居,这里是他妻子的娘家。

吴忠饰演关公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艺名“吴夫子”(即关羽“武夫子”的谐音)。他曾带着戏班到九皋山鹤鸣观赛戏,力压洛阳名班,声震豫西;在伊川赛戏时,又对倒了南阳名班,名扬豫南。一时间,吴忠“压塌洛阳、对倒南阳”的威名在民间盛传。

南阳那个戏班的班主坐不住了。公元1859年前后,他以邀请吴忠传艺为名,将吴忠的戏班骗到南阳,软禁起来。一直资助戏班的于百谦大怒,不惜花三百两银子打官司,三个月后终于将戏班接回来。

吴忠不堪忍受这番羞辱和折腾,回来后一病不起,不久去世,年仅47岁。

有人说,吴忠一生从艺30多年,为靠山黄分出了生、旦、净、末、丑行当,这是他的最大贡献。

当然,他也教出了不少高徒,其中著名的有“伞子”贾书林、“浪不够”郭圪垱(名旦)等。然而,“‘伞子’唱,圪垱浪,搁不住吴忠撇一相”,嵩县流传的这个顺口溜,说明吴忠的英年早逝令人无限叹惋。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

≡ 聚焦河洛 ≡

≡ 亲子教育 ≡

≡ 公益慈善 ≡

≡ 房产家居 ≡

≡ 汽车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