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不只有美味,还有艰辛、责任和大自然的恩赐。对于他人的付出,自然的赐予,更需要心存敬畏和感恩。
“民以食为天”这句话,在春节显得更加入情入理,“吃”往往是大部分人节日期间的主要活动。无论是全家团圆,还是走亲访友,大家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餐桌旁,总是透着一股热闹喜庆劲儿,人们喜欢在觥筹交错中慰藉亲情,增进友情。
酒店宴请也好,温情家宴也罢,春节聚餐,总少不了丰盛的菜肴,而且国人都好客,摆宴必“盛”,往往要多点、多做几个菜。然而,菜品再多再美味,胃口总是有限,大量的菜吃不完,盛宴成了“剩宴”。于是,每逢春节常见到“舌尖上的浪费”。
面对一桌剩菜,主人其实挺为难:倒掉可惜,隔顿再吃有损健康。难怪有网友忍不住发牢骚:“春节是什么,就是吃一顿大餐后,连吃六天剩菜的日子。”
盛宴成了“剩宴”缘于好面子。面子不仅是中国人熟悉的词之一,而且是一种文化心理现象。林语堂认为,“面子触及了中国人社会心理最微妙奇异之点,是中国人调节社会交往的最细腻的标准”。
面子一旦延伸到餐桌,浪费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好面子的主人认为,菜肴一定要高档、多多益善,否则,就显得小气,会被客人瞧不起。安排菜品数量的标准,不是够不够吃,而是够不够排场。菜品越多,档次越高,剩得越多,主人越有面子。甚至有人觉得,餐桌上的浪费意味着富足、成功和地位。于是,才有了“等我有钱了,豆浆买两碗,喝一碗倒一碗”的段子走红网络。
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热播,这部纪录片探讨了人与美食的关系,让人们懂得,舌尖上不只有美味,还有艰辛、责任和大自然的恩赐。对于他人的付出,自然的赐予,更需要心存敬畏和感恩。
在物质匮乏时代,盛宴或许是好客与富足的体现,但是,在今天,以浪费食物来显示热情,不仅脱离时代背景,而且增加了健康隐患。那么,今年春节,给聚餐“减减肥”吧!别为面子所累所困所误,把“丰富而不奢侈”“精致而不浪费”当点菜、做菜标准,让盛宴不再成“剩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