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当面与赵匡胤争执起来
张齐贤是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宋史》里说他“生三岁,值晋乱,徙家洛阳。孤贫力学,有远志”。
张齐贤三岁时,后晋大乱,于是全家迁到洛阳。他家很穷,但这阻挡不了他胸怀大志。
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
宋太祖赵匡胤是洛阳人,生于夹马营。大宋建立后,他曾有将京城由开封迁至洛阳的打算。
公元976年,赵匡胤巡幸洛阳。在洛阳,他遇到了布衣张齐贤。
《宋史》里记载,张齐贤求见献策,赵匡胤召他到行宫,当面听他的建议。“齐贤以手画地,条陈十事:曰下并汾,曰富民,曰封建,曰敦孝,曰举贤,曰太学,曰籍田,曰选良吏,曰慎刑,曰惩奸。”
这十条建议,赵匡胤认为其中四条不错,其余六条不怎么样。
张齐贤不服,当面与赵匡胤争执起来。“上怒,令武士拽出之。”赵匡胤烦了,一声令下,武士们将张齐贤拖了出去。
2 “我到洛阳,就得到一个张齐贤”
赵匡胤放弃张齐贤了吗?没有。
宋人笔记小说《东轩笔录》里说:“及车驾还京,语太宗曰:‘我幸西都,惟得一张齐贤耳。我不欲爵之以官,异日,汝可收之,使辅汝为相也。’”赵匡胤回到开封,对弟弟赵光义说:我这次到洛阳,就得到一个张齐贤,但我现在不打算用他,等你掌权时,可以让他当宰相来辅佐你。
从洛阳回到开封几个月后,在一个冬夜里,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莫名死去,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当上皇帝才两个多月,宋太宗下令举行科举考试。史载,这次考试,进士科录取109人,诸科录取207人。宋太宗派人查考生档案,查出184个参加过15次考试都没考中的人,也将他们全部录取。
总共录取了500人,史无前例!要知道,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举行了15次科举考试,总共才录取了188人。
据说,这次“扩招”与张齐贤有关。
3 刚考中进士就被任命为通判
《东轩笔录》里说:“至太宗初即位,放进士榜,决欲置于高等,而有司偶失抡选,置第三甲之末,太宗不悦。及注官,有旨一榜尽与京官通判。”张齐贤参加进士考试,宋太宗本想把他放在前几名,但由于有关部门操作失误,成绩出来,一甲里没有他,二甲里也没有他,三甲里倒是有他,但他排在了末位。
对张齐贤的这个名次,宋太宗很不高兴,但成绩已经公布,他也不好更改,于是下旨,这一榜考中的进士,不论名次全部授予京官通判(以京官的身份下派到地方做通判)的官职。
最让人羡慕的就是这个“通判”。通判是知州的副手,有学者对比后指出,在品级上,它比宋太祖时期进士刚入仕做的官高了二到三级。
同样刚入仕途,一下子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谁不高兴!
很明显,无论是“扩招”还是高起点授官,宋太宗都是在笼络人心,巩固自己的统治,把功劳记在张齐贤身上,似乎不太合乎道理。
张齐贤终于入仕,任命书下来,他以大理评事身份出任衡州通判。
这年,他3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