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走好新文旅产业发展之路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3年11月20日 星期
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河洛记》讲述史前河洛地区与其他地区间交往
苏羊遗址见证5000多年前文化交流
□洛报融媒记者 智慧 实习生 卢杨然
苏羊遗址出土的罐形鼎
(视频截图)

河洛地区所在的中原文化区,被考古学者誉为中国史前文化“重瓣花朵”的花心。17日晚央视播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寻古中国·河洛记》,围绕“兼收并蓄”这一主题,讲述史前河洛地区与其他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往来。

交往、交流、交融是中华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永恒主题,陶器是各区域文化间交流往来的重要载体。在位于洛阳市宜阳县的苏羊遗址,考古人员对发掘出土的陶器器型进行对比,研究其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内涵。在苏羊遗址长达2000年的时间跨度中,陶器在风格上呈现出明显变化:前半段以仰韶彩陶为主,而后半段(距今5300年至4600年),带有长江中游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器明显增多。考古人员介绍,在该遗址的一个灰坑中,就复原出20多件屈家岭文化风格的陶器。

屈家岭文化是兴盛于长江中游的史前文化,其遗址分布纵跨鄂、豫、湘三省,因首先在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发现而得名。陶器形制是鉴别判断屈家岭文化的主要依据,在苏羊遗址出土的陶器中,罐形鼎、宽扁足盆形鼎、双腹豆、圈足杯、花边捉手器盖、彩陶纺轮等,都是屈家岭文化陶器风格的典型器物。考古专家认为,苏羊遗址是屈家岭文化北上的一个明显证据。

发源于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与身居中原的河洛地区也有文化交流。红山文化半拉山墓地位于辽宁省朝阳市,远在苏羊遗址1500公里之外,在两地分别出土的兽首石雕,外形高度相似。苏羊遗址的兽首石雕于2021年出土,长、高均不足5厘米,双耳直立,耳廓圆润,这样的石雕在中原地区同时期遗址中是首次发现。经过对比,考古人员认为,两件兽首石雕形制几乎完全一样,推测其当时是一种权杖的饰件,是权力的象征物。相隔千里的两件“同款”器物,或许意味着,当时河洛地区和西辽河流域的部族首领间存在某种交往。

综合来看,苏羊遗址以仰韶文化为主,含有长江流域的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东方的大汶口文化等诸多因素,文明交融范围之广,为研究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碰撞提供了新的材料。考古专家认为,早在5000多年前的仰韶文化晚期,河洛大地已经成为南北方文化交流的中心区域。

“河洛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引领者,与其善于吸收周围的先进文化因素密不可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学部主任王巍认为,兼收并蓄、开放包容是其始终保持活力的重要原因。河洛地区由于地理区位的特殊性,成为各种强势文化交流碰撞的要冲,多种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互鉴,最终推动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诞生。


  

   

≡ 洛阳社区最新图片 ≡

≡ 百姓呼声 ≡

≡ 洛阳社区热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