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季,我市雷雨多发。今年夏季,我国气候状况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近期,南方省份时有雷击致人伤亡情况,引发关注。雷电多发的地点是否有规律可循?如何防范、避免雷击伤人?16日,记者邀请市气象局灾防中心负责人任健,为大家科普答疑。
●雷电活动有季节性、地域性吗?它是如何产生的?
任健介绍,雷电活动多发于春季和夏季。大部分雷电活动都伴随雷暴天气,并伴有强风和强降水。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雷电活动,其中华南、西南及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尤为多发。近年,我省雷电活动有所增加,每年均有因雷电活动造成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具体到我市,山区的雷电活动要多于城区。
发生雷电活动要有雷雨云,雷雨云由积雨云转化而来,其转化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剧烈的对流活动,使积雨云块产生相互凝聚、碰撞、分裂等激烈运动;二是运动中发生摩擦,根据摩擦起电原理,积雨云块裂变成带不同电荷的雷雨云。
●如何预估雷电是否来临?
公众可通过判别云类识别雷电活动。当有浓密的乌云开始迅速堆积、变大变黑时,就有可能发生雷电。
雷电活动发生时,可以依据雷声与看见闪电的时间间隔来判断雷电是否来临。当看见闪电与听见雷声的时间间隔较长,说明雷电离你还有一段距离;当间隔越来越短,则说明雷电正向你靠近。
气象部门开展的强对流监测可实现对雷电活动的预报预警服务。公众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预报预警信息,科学合理安排出行及农事活动。
●如何科学有效地防范雷击?
如果正处在野外,应立即寻找掩蔽所,首选装有避雷针、钢架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作为防雷掩蔽所,但要注意不能靠近避雷设备。
在没有掩蔽所的野外,要尽快离开空旷地带,不要待在开阔的水域上。避免站在山顶、楼顶等制高点,不要靠近孤树、电线杆、旗杆等,不能停留在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物体附近。此外,身上尽量不要携带导电物体,不要把铁锹、锄头等带有金属部件的物体扛在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