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洛阳·健康
  
本版新闻列表

 
数字报刊平台
  洛阳网首页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

备孕多年未能如愿,她在这里开启幸“孕”之门
□洛报融媒记者 崔宏远 通讯员 肖利珍 文/图
张镛镛(左)在诊室为患者问诊

“这次能成功吗?”多年来,31岁的李晴(化名)在无数次尝试后,早已没有了信心。她备孕了5年,却始终未能如愿怀孕。被诊断身患抗磷脂综合征,让她的怀孕之路几乎陷入绝境。直到来到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河科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她终于如愿以偿。

备孕5年,她未能怀孕

李晴拿到B超报告单时,心中涌动的不只是喜悦,还有深深的感慨。这张报告单显示的检查结果,承载了她多年的辛酸与期盼,也承载了河科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医护团队几个月的精心努力。

她备孕了5年,却未能怀孕。经历了胚胎停育、子宫内膜息肉摘除及记不清次数的排卵监测和治疗,李晴的希望几乎破灭。2024年初,在一次体检中,她被诊断患有抗磷脂综合征,这一发现让她几乎陷入了绝望。这种疾病可导致反复流产、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后果。

然而,生活似乎总会在黑暗中带来一丝光亮。李晴带着对最后一线希望的渴望,走进了河科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

迎来曙光,个性化治疗方案助她圆梦

该中心首席专家薛秀珍接诊后,并没有把她的情况视作无法突破的难题。相反,薛秀珍在详细了解了李晴的病史、身体状况及生活习惯后,带领团队讨论后提出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临床操作。薛秀珍强调,生殖医学的进步不仅依赖于先进的技术,更需要综合考量就诊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在李晴的治疗方案中,医护团队为她制订了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方案,调整用药规范治疗,改善受孕条件,随后,采用医疗干预的手段使精子和卵子结合,即促排卵下夫精人工授精助孕。

“这种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但对李晴来说,这个选择意味着巨大的压力与挑战。”薛秀珍说,在实施过程中,反复的焦虑和不安常会萦绕在李晴心头,每一次的检查结果,都会影响到她的情绪,甚至让她重新陷入对未来的恐惧。

好消息来了。李晴在第一次尝试人工授精后便成功怀孕了。不过,孕早期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始终没有达到理想的范围。面对这一切,薛秀珍带领团队实施了更为精确的保胎治疗。

所有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李晴停经46天时,医生在为其进行B超检查时看到了胎芽和胎心跳动,那一刻,李晴激动得泪流满面。

“怀得上,保得住”,需要技术与人性双重驱动

在河科大一附院生殖医学中心开设的不孕不育门诊和保胎门诊中,更多的“李晴”们正在追寻着自己的母亲梦,而每一个梦想的实现,背后都离不开这里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与技术的日趋完善。

该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张镛镛表示,在生殖医学领域,技术固然至关重要,但“怀得上,保得住”的最终效果,往往依赖于医生对就诊者的整体理解与个性化治疗,“在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生殖医学的发展不单纯是靠技术驱动,更是人性在驱动,它需要医患之间深刻的互动与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