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推行的语文新课改,注重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学生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应该主动去适应新课改,提高自己的语文发展潜能。
那么,如何适应这一转变呢?16日,东方高中语文教研组组长韩秀清老师说:学生必须适应学习方式的4个转变: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从“接受学习”向“发现学习”转变,从“个体学习、竞争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从“机械学习”向“理解学习”转变等。
她说,我们可以从语文学习的预习——听课——作业——复习等几个具体环节来分析:
①预习
在原来的学习中,很多学生的预习常常停留在简单阅读课文上,相关背景资料等着老师提供,疑难问题等着老师提出。这远远不够,新课改更注重培养学生自己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每一节语文课之前,学生应充分利用学习资料、网络进行预习,自己列出详尽的作者背景及相关作品,尝试着针对课文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②听课
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更多地强调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老师讲的少了,学生动手多了,如果学生还像以前一样等着现成答案,课堂必然所获甚少。所以,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在课堂开展的各种学习活动中,要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积极主动地参与小组的讨论和其他学习活动中来。
③作业
新课程的研究性学习让课堂不再是学习的中心和终点,因此,课后的深入学习尤为重要。这里的课后学习包括作业和复习。学生在做作业时,一定不能满足于做完就可以了,要真正弄懂弄会,学会举一反三。
④复习
一个学生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别人,取决于课后复习自己能走多远。课后及时复习,并从课文出发,尽量拓宽知识面,是很好的学习方法。比如学了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学生可以在课下找出他的相关史料和作品阅读,并看看大家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评价,那么,学生对这篇作品的理解一定是深刻而全面的。
韩老师强调,新课改强调能力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对基础知识的忽略,也不是要对原来的语文学习方法进行颠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要记住:音要读准,字要写对,词要用准,表述要规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勤翻工具书的习惯、背诵的习惯、倾听的习惯、阅读的习惯、写作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仍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