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11月14日上海商学院徐汇校区学生公寓楼发生火灾,4名女大学生从寝室阳台跳楼逃生,不幸全部遇难。经初步判断,事故为寝室里使用“热得快”所引发。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热得快”仍在我市校园周边“热销”。(本报11月29日3版)
这一现实不能不令人担忧:
一是校园内有令不止。虽然上海商学院事故发生后,我市高校都相应地加强了有关方面的教育,甚至在《学生公寓公约》中还明确规定禁用“热得快”。但“热得快”非但没有被禁用,反而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而且,越是便宜的“三无”产品越抢手。
二是学生购买“热得快”的根源依然存在。为何许多学生明知“热得快”存在安全隐患,却仍在继续使用?主要是因为学生认为打水人多,而且“感觉水房的水没烧开,不好喝”。如果果真如此,那么这个责任就该归于校方了。不从根本上解决“水不开”和“打水排长队”的现象,就无法杜绝“热得快”的使用。
确保校园安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不是只靠宣传教育所能实现的。它需要做大量点点滴滴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来不得半点马虎。学校如果能切实地展开监督,把水烧开,多建两个开水房,学生们担忧的这些问题也就解决了,“热得快”也就不再需要了。
是不能乎?还是不为乎?
(地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