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我发觉,恰到好处地运用典故教育孩子,对他们的成长大有好处。
儿子上小学时,成绩老是在中下游徘徊,一直到三年级也没有多大起色。于是,我特意对他讲了“闻鸡起舞”的典故——东晋名将祖逖半夜听到鸡叫就起床练习武艺,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他终于成为一代名将。这个典故使儿子明白了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的道理,并牢记在心。短短一个学期,儿子的成绩突飞猛进。
有一段时间,有个男同学经常来找儿子,一副诡秘的样子。经我再三追问,儿子才实话实说:同学邀他去玩游戏。难怪,儿子近来学习成绩停滞不前。我沉思片刻,和儿子谈起“割席分坐”的典故——三国时,管宁跟华歆同坐一张席子读书。随着接触的深入,管宁越来越鄙视华歆的为人,就把席子割开与对方分坐。听完故事,儿子若有所悟,很快断绝了和那个男同学的来往。两个月后,儿子的学习迅速回升。
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儿子也有贪玩的毛病,不懂得珍惜时间。为此,我对他说起宋朝的欧阳修充分利用“三上”做文章的典故——欧阳修善于抓住零星的时间进行构思,即“马上、枕上和厕上”,所以,他的文章既多又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儿子听了我的故事,明白了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道理,学习更努力了。
有了进步之后,儿子无形中有些得意,我又给他讲了清朝学者顾炎武读书破万卷的故事——顾炎武从小勤奋好学,他45岁时,已经读了几万卷书,然而,他并不满足,开始周游全国,一边做社会调查,一边继续苦读。就这样,他行程三万余里,读书一万多卷,写出大量著作,成为大家。儿子听了之后,回想自己所读的课外书总共不足百本,顿时面红耳赤,不再飘飘然了。
儿子上五年级后,我就把刊有历史典故的书籍让他自己去看去对照去领悟。因为我知道,儿子已经具备了阅读典故的能力,不再需要长辈对他反复讲解了。
看到儿子在典故的引导下一天天茁壮成长,我心里充满了快乐。看来,当初选择用典故教孩子这一招,我算是走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