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笑尘不赞成盲目跟风参加奥赛。 |
|
前不久,“教育部有意取消五大奥赛升学加分和保送资格”的消息被多家媒体刊登。此后,教育部学生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前段时间针对奥赛问题反映较多进行过调研,但教育部并未讨论过取消奥赛加分的政策。因此,奥赛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是否参加奥赛,关键在于有没有兴趣!”因在物理奥赛中成绩突出而被北京大学预录取的高三学生崔笑尘,在3月26日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崔笑尘的成功源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他爸爸是洛玻集团的高级工程师,妈妈是市第二实验中学的物理教师。小时候,妈妈就让他做了不少简单的物理实验,激发了他对物理的浓厚兴趣,并使他逐渐产生了探究自然科学奥秘的愿望。后来,他参加了数学、物理等奥赛培训,高中后直接参加了物理奥赛班。去年10月,他在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河南赛区决赛中获得第五名。随后,他在全国决赛中获得二等奖,并被北京大学签约预录取。
谈及这些成绩时,崔笑尘坦称是自己努力付出的结果,也是自己对物理一直怀有浓厚兴趣的结果。他说,其实奥赛之路很辛苦,如果没有浓厚的兴趣支撑,很多人都坚持不到最后。上高中后,他一方面不能耽误正常的功课,一方面要全力备战物理奥赛,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他自己都不知道挑灯夜战了多少次。
崔笑尘并不赞成盲目跟风参加奥赛。他认为,如果对五大奥赛中的学科没有浓厚兴趣,盲目跟风参加奥赛,不是一个好的选择,结果可能得不偿失!
五大奥赛是指全国高中生数学联赛、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以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因获奖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中享有加分或保送资格,不少人将参加奥赛视为“高考捷径”。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公布的2009年保送学生公示名单,今年全国通过五大奥赛获得保送资格的学生不下4000人。
但是,要想取得这样的资格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据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数学学科中心组成员师利峰介绍,以参加数学奥赛为例,要先经过市级、省级、全国三级选拔赛,选拔出30名学生参加国家集训队集中培训,最后选拔5名学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据介绍,去年我省有2700余名学生获得各地市数学竞赛一等奖,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河南赛区决赛,45人获得省级一等奖,取得保送资格。这些学生有的是直接被高校签约预录取,有的还需要参加保送院校的笔试和面试,通过考试才能被录取。可见,奥赛升学“捷径”并非那么好走。
“举办奥赛的初衷是好的,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奥赛与升学挂钩,尤其是被异化成升学的工具后,就不能不引发人们的理性思考了。”师利峰说,通过奥赛,可以选拔出学有专长或其他学科成绩一般而某一学科成绩非常优异的学生,为特殊人才提供一条成才之路。但是,目前学生不针对个人实际情况而一窝蜂参加奥赛培训班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来,参加奥赛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当家长抱着强烈的功利思想逼迫孩子学习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过分看重奥赛,尤其是高招、中招甚至小升初也和奥赛挂钩后,使得相当一部分学生把精力投入到奥赛中,结果增加了自己的负担。
目前,奥赛培训呈现低龄化的现象也令人担忧。师利峰说,目前所谓的奥赛培训,大多进行的是提前教育。当学习难度高于孩子的智力发育阶段时,可能会造成孩子对学习的畏难情绪,甚至导致厌学。
我市小学五年级学生张某对数学没多大兴趣,成绩也很一般。父母为了激发孩子的数学兴趣,也为了提高他的数学成绩,从三年级开始让他参加奥数班。张某学习一段时间奥数后,感到很吃力,也很乏味,但迫于父母的压力,坚持学习了一年。到四年级时,他不愿再参加奥数班,但父母坚持继续让他学。无奈,他就经常逃课。父母知道后痛打他一顿,并轮流陪他上课。一年以后,张某出现严重的厌学症状,上课也无法集中注意力。在班主任的建议下,张某的父母不得不让孩子停止奥数学习,并带领孩子接受心理治疗。目前,张某虽然厌学情绪有所缓解,但学习成绩难有较大幅度提高。
在众多参加数学奥赛的学生中,能获得加分和保送资格的寥寥无几,竞争非常激烈。家长让孩子参加奥赛,要看孩子是否学有余力,是否对所学的学科有兴趣。如果孩子没有表现出对该学科的特殊天赋和特别兴趣,还是不要盲目跟风参加奥赛,而是应把精力集中到自己的兴趣点上,这样更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