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女导演胡玫掌舵,周润发、周迅、陈建斌领衔主演的史诗巨制《孔子》22日全球公映。此前,虽然发哥卖力宣传《孔子》很精彩,他本人看了都感动到流泪。但关于这部电影,有专家质疑《孔子》歪曲史实,有孔子后人担心发哥演出“江湖气的孔圣人”,更有怀疑女导演的功力驾驭不了圣人题材的不和谐声音。
21日,《孔子》媒体首映场之后,本刊记者与观影团团员王逢升、高嘉宁、范蕊、史娅菲、辕子等人热议《孔子》,还原最真实的观影感受——
看这部电影得做做功课
王逢升将《孔子》定位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心灵之旅”。作为中西电影文化的巅峰对决,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阿凡达》与中国史诗片《孔子》内涵迥异。前者故事紧凑,情节突飙猛进,简单易懂;后者显然不是以故事性取胜,除了前半段的战争场面尚显火爆,后半段孔子周游列国的过程更像散文,洋洋洒洒,稍显拖沓,且电影语言偏文艺,有点儿“难为文盲”。
看得出导演尽力在平衡影片的文学性和观赏性,片中人物语言文言、白话混杂,孔圣人名言如“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好德如好色”、“朽木不可雕也”等等俯拾即是,名句植入的场景也比较自然。即便如此,对那些甚少接触《论语》、《春秋》的观众而言,这种电影语言仍显晦涩。
此外,孔子毕竟是生活在2000多年前的古人,他所生存的时代范畴,决定了今人理解这部影片不能只靠眼睛、耳朵,更要用心。小如春秋时的官衔大司徒、大司寇,大如孔子的弟子抛家别舍、背井离乡追随师父的思想境界,都是那个时代的产物。理解和包容它们,需要观影者本人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修养。
几位观影团团员一致认为:不能抱着看《阿凡达》的心态去看《孔子》。看《孔子》需要心平气和,而且得提前做做功课,了解一下春秋时期的政治时局、孔子生平,要不然肯定会被这部电影整得云里雾里。
发哥到底是发哥
观影团团员给演员们打了高分。老戏骨发哥、周迅就不用说了,任泉等配角的表现也令人惊叹。
高嘉宁倾心于擅演江湖大哥的发哥,觉得他此次用心做戏,身形高大威猛如旧,一言一行沉稳大度,很有先贤气质。电影中的孔子脱去了神的外衣,更平易近人,基本上达到了导演的目的:再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鲜活然而伟岸的中华圣人形象。
发哥毕竟是发哥,眼神暗藏锋芒。某些时候,观众会觉得这个孔子像是一个落魄的君主,威而不露。
周迅与发哥飙戏那段,被大家一致推崇。“子见男子”点到即止,风流妩媚的卫灵公夫人南子,“好德如好色”,却能窥破孔子的思想境界,犹如孔子的红颜知己,两个大牌演员的表现都很到位。孔子也是凡人,他面对南子的复杂表情,令人想起身受女儿国王调情的唐僧,只是周迅的戏份太少,令人意犹未尽。
史娅菲则为演员的戏服分了心。片中陈建斌所饰演的大司徒,身着貂皮大衣,派头十足;而周迅所穿的松糕鞋也时尚无比。精美的服装、道具无疑为此片增色不少,但这也令人生疑:古人的生活水平有这么高吗?
还欠一个理由
虽然大多数观影团团员都道《孔子》不错,辕子却大摇其头:这片子不好看,让人瞌睡,想上厕所。
他直言不讳:孔圣人的“圣”字没有突出强调,颜回、子路为什么心甘情愿追随孔子周游列国,哪怕吃了上顿没下顿、整日颠沛流离也无怨无悔?影片没有给出一个充足的理由。颜回死在冰窟窿里那场戏,生动感人有余,却与情理不合。
似乎是为了包纳孔子的生平,影片什么都想展现,却什么也没有展现完全,束手束脚的感觉,有点儿像电影《梅兰芳》。
“拍这片子就像戴着镣铐跳舞,吃力不讨好。除非是戏说,否则谁拍都一样。反正我是不喜欢这种严肃认真的东西。”辕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