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08版:教育周刊·新家教
3上一版  
PDF 版PDF版
干家务=挣钱?
英国:阅读兴趣从零岁培养
趁春节学语文
儿子徒伤悲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2 月 9 日 星期    【打印】  
干家务=挣钱?
文/本报记者 冯莹雅
资料图片
  “孩子平时学习很紧张,什么活儿都没让他干过,就连他的被子都是我帮他叠的。放假了,我让他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没想到他居然跟我谈起了钱:洗一次碗要2元,拖一次地要3元……真不知道该答应,还是拒绝。”小强妈妈很是矛盾。

  小强妈妈说,不是舍不得掏2元、3元钱,怕的是小强付出一点点劳动就要谈钱,会树立不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不过,如果每次劳动后给予孩子一定的经济奖励,不仅能提高他的劳动积极性,还能让他明白通过劳动获得金钱的道理。

  家长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又怎样把握好这个尺度呢?

  家长:这个钱该不该给

  家长贺宏雷认为,每个家长都会给孩子零花钱,该过年了,又要给孩子发压岁钱了,与其让孩子无功受禄,不如让他通过劳动自己“创收”,一来能提高他的动手能力,二来让他知道,劳动不容易,通过劳动得来的钱才珍贵,让他知道体谅父母的艰辛,不再乱花钱。

  家长柳虹认为,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父母就给金钱奖励,无形中会让孩子将亲情与金钱画上等号。孩子不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家庭付出,只会单纯地认为,我为家庭付出了,家长就应该给我钱。时间久了,他们会对父母为家庭的付出熟视无睹,自私地认为,父母的付出是理所当然的。这样下去,当父母年老体衰时,做子女的会说:“掏钱!100元搀扶一次。”那时,做父母的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老师:用报酬代替零花钱

  河洛中学三(1)班班主任郭亚红认为,孩子做家务给不给报酬,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主要跟家长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有些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注意培养他们的劳动习惯,这些孩子做家务习以为常了,对于这样的孩子,就没有必要再付给劳动报酬。

  那些从小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孩子,他们还没有养成做家务的习惯,家长则可以考虑采取金钱刺激的方法,让他们习惯于做家务。家务应天天有,不能时断时续,家务活要轻,太重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比如洗碗、扫地、擦桌椅、洗衣服(用洗衣机)等,都适合孩子去做。

  对第一种孩子,劳动没有报酬,但平时的零花钱,该给还得给;对第二种孩子,家长可有计划地将一定比例的零花钱改成劳动报酬,比如,当孩子洗一次碗后,家长可支付这次劳动的报酬,可每天给,也可累计一段时间一次性支付。细水长流、循序渐进,这样孩子既做了家务,又有了零花钱,他们就会感到自己的劳动很有价值,很有意义。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