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席中方和老伴在观看自己拍的纪录片。 | |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能如此用心,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拍成纪录片?近日,我们来到位于高新区的滨河新村,见到了75岁的席中方和他的老伴孙淑莲。
席中方老人鹤发童颜,说话利落。他打开档案袋,先拿出一本回忆录《我这七十年》给我们看。这是他拍纪录片的“剧本”,27万余字的回忆录详细地记录了他曲折而又丰富的一生。
老当益壮,做有意义的事
2004年过70大寿时,席中方将自己的回忆录分赠给了儿女。不过,他追忆时光的脚步并未停下。2009年1月5日是他参加工作60年的纪念日,孩子们商量着怎样庆祝,席中方却说:“吃吃喝喝没啥意思,不如做点儿有意义的事情。”
他所说的“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制作人生纪录片。为此,他专门买了摄像机。
“一是自己看,感悟人生,知足常乐。二是留给子孙后代看,这是主要目的。我要把70年风雨人生所凝聚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代,让他们一代代地传下去。”在回忆录中,席中方这样写道。
“活到老学到老”的席中方受现代科技的影响,要探索用多媒体技术留下自己的岁月记忆。“做个纪录片,声音、图片、视频、文字都齐了,形式活泼,感觉也亲切。还有,纪录片的形式更容易让后代人接受。”
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2009年1月5日成了《岁月》纪录片的“开机日”。当天,儿子、儿媳和女儿做主持,老伴、儿孙纷纷献上祝词,席中方将这些一一用摄像机录下,收入到纪录片中。
在随后的一年时间里,制作这部特殊的纪录片成了席中方生活的主要内容。他联系当年的战友和同事,收集并选取旧照片;去书店或上网,搜索相关照片及视频、影视资料。从收集资料到编辑解说词再到画面制作,席中方都亲历亲为,毫不含糊。
纪录片中,浓缩风雨人生
2010年1月,这部长达3个多小时的纪录片终于拍完了。席中方感慨:“有时候,为了制作三四分钟的片子,我就要忙上三四天。不过,这部纪录片可以再现我们当年的时光,让我想起很多往事,值!”
“好多时候,饭做好了,叫他三四次,也不见他放下手中的活儿来吃。”老伴孙淑莲的话中,有责怪更有理解。
席中方告诉我们,他这部纪录片不只是记录自己,而是要记录当年的人和事。他觉得自己经历的时代涌现了许多英雄人物,他要把这些告诉后代,让他们从中受到教育。
我们和两位老人一起观看《岁月》中的精彩片段,其中有对他参加渡江战役、进军西南、抗美援朝等烽火征程的重温;有对在北大荒垦农戍边经历的回顾;也有对“夕阳人生”的赞美。
纪录片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席中方和老伴在北大荒二十一载的经历:如何在冰雪荒原搭建自己的家;如何竞赛播种、比拼收割;怎样靠草籽、豆秸度过饥荒岁月……“一年夏天,我在锄地时被蚊子咬得受不了,往腿上一拍,竟打死了12只蚊子。”听着片中的解说词,孙淑莲笑说:“这还算少的呢!现在想想那些日子,都觉得心里酸酸的。那是一段无法忘怀的岁月。”
“由于时隔已久,加上条件限制,很多资料我们无法得到,但这部纪录片确实是我几十年人生经历和心血的凝聚,也是我试用多媒体写回忆录的一种尝试。如果年轻人或和我有相似经历的老年人想看,可以拨打电话64316549和我联系。”席中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