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一本名为《拯救男孩》的书出版,其中披露的数据,让很多人惊讶地意识到:原来,中国男孩的体质正在走下坡路。该书的第二作者、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李文道博士更是指出,现在中国男孩身体素质全线下降,如果不及时改变教育观念,男孩体质就没有提高的希望。
李文道说,单从书中引用的《2005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数据来看,男孩的身材确实比上一辈高了,但和近邻日本相比,男孩的平均身高却比日本同龄人矮了不少。相比较增长有限的个头,男孩的体重增加明显“失控”,营养不良、超重、肥胖发生率持续走高,健康持续恶化。如1985年~2005年,7岁~22岁城市男孩肥胖率就由0.19%升至11.39%。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给中国男孩创了一个贴切的形容词“胖无力”。孙云晓说:“除了乡村男孩在50米跑上的速度略有提升外,在其他诸如肺活量、下肢爆发力、力量、耐力跑等各个指标上,男孩的得分连连下降。”
对此,亚太儿童内分泌学会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主任罗小平教授表示,近年来,临床上确实发现孩子体质有变差的趋势,个中缘由可能有先天和后天因素。
从先天来说,有些准爸爸、准妈妈的生活方式就不健康。尤其是现代女性,有些在怀孕时,为了保持身材不肯多吃,营养不够,导致胎儿出生时体重偏轻;另外一些则毫不忌口或盲目“进补”,孩子一出生就是“超大儿”。这两种情况都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体质发育。此外,孕妇过度保护自己、不爱晒太阳或过度使用遮阳伞、防晒霜,都易造成体内维生素D和钙缺乏;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农药、化妆品等所含类雌激素成分以及食品中的有害添加成分日渐增多等问题,都成为影响胎儿发育的罪魁。
从后天来说,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要负上很大的责任。罗小平说:“现在孩子吃的高热量食物太多,还有一些声称是乳制品的‘健康’饮料,实际上也是高含糖的乳酸饮料。由于学业的压力以及沉湎于网络、电脑游戏而疏于运动,则是导致肥胖、视力下降甚至出现社会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在李文道看来,应试教育是导致男孩体质崩盘的第一原因。男孩天性就需要大运动量,但现在学校课业负担太重,运动时间被压缩到几乎为零。同时,学校出于安全考虑,大量拆除运动设备,无论上下课,都要求学生安静、别乱跑,也限制了男孩的活动。
虽然现在提出“拯救男孩”有点晚了,但仍能“亡羊补牢”。罗小平建议,首先,应该从婚前、孕前体检开始,加强保健,均衡营养,积极锻炼身体,以免疾病或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到下一代。其次,剖腹产会对孩子日后生理和体质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准妈妈们应尽量选择顺产,并在产后保证4个~6个月的母乳喂养。李文道则强调,鼓励孩子多运动,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尤其重要。 (徐李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