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上初二的君黎最烦家里来客人或者出去走亲戚了。去别人家作客,别人热情地打招呼:“君黎你好啊!”她总是低着头,挽着妈妈的胳膊,等待妈妈替她回应。妈妈回应完之后,总会歪头看着君黎,然后对对方说:“这孩子腼腆、害羞。”
如果家里来了客人,熟悉一点的,君黎会对人家笑一笑;不熟悉的,她连看都不看一眼,就低头钻进自己的房间,直到妈妈叫她出来吃饭。爷爷总是说她:“13岁了,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争气?在家不会待客人,出门方知少主人。”
据很多家长反映,平时孩子在家都是活泼大方、能说会道的,可一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就会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家长代劳。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们又该怎么办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杜松桂说,针对孩子腼腆、害羞的问题,国外的心理学家曾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5个孩子中就有2个腼腆的孩子,程度会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别,其中60%以上为女孩子。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1岁~2岁时要经历一个害羞期,这个时期的害羞是正常的。如果孩子过了这个年龄段,甚至到了上学的年龄还很腼腆、很害羞,家长就应该多加关注,给予正确引导。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腼腆或者害羞,除了天生的生理因素外,和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君黎的妈妈在无形中就给君黎贴上了“这孩子害羞、腼腆”的标签,潜意识中,孩子就把自己定性成害羞、腼腆的人,因此在待人接物时很自然地表现为害羞、腼腆。
君黎爷爷的教育方法也是不恰当的,不但不体贴孩子,反而指责她不争气,这对于孩子的腼腆、害羞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助推器。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腼腆、内向的性格,与家长少鼓励、多指责有很大的关系。有时候,孩子对一些事不知道该如何表现,他们认为,与其表现错了招来一顿责骂,还不如不表现,沉默、回避可能是更好的选择。时间久了,这样的孩子会缺乏自信,缺乏自信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变得开朗大方呢?
杜松桂说,面对腼腆、害羞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能太着急,要循循善诱,增加锻炼机会,方法对了,孩子自然会变得越来越开朗。
常带孩子出去。家长要想办法给孩子提供与他人接触的机会,常出去作客是直接、有效的方法。出门前,家长要提前给孩子介绍将造访的对象,可以鼓励孩子说:“刘阿姨特别喜欢你,昨天还夸你呢,她家有个和你一样上初二的孩子,特别想见你,和你做朋友呢。”类似这样的鼓励,可以帮助孩子消除陌生感、增加亲近感。
常请人来家里。家长可常请人来家里作客,来的时候最好让他们带上孩子。一开始,不要强求孩子用热情的语言来接待客人,可以让他给客人递茶水、洗水果等,先用行动来代替语言。等孩子习惯了这些行为后,再向下一步自然过渡。
无论孩子是出去作客,还是在家里接待客人,有了进步后家长千万不要吝啬自己的夸奖,甚至可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经常得到奖励的孩子,自信心会大大提升。
提高孩子的自我评价。腼腆、害羞的孩子,自我评价都不高,因此,父母要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长处。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父母的夸奖就是把这些闪光点用放大镜放大。闪光点越大、越多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就越强。当孩子充满自信时,自然就大大方方不扭捏了,待人接物也就得心应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