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清明节到了,9岁小学生小龙(化名)原本可以享受一个舒适的假期,但没想到3日却成了她的祭日。因为拒绝被父亲拉到附近的补习班上课,她被当街暴打,送医院后不治身亡。这名父亲将女儿遗体火化后失踪。(4月6日《广州日报》)
同日,媒体还报道了另一起悲剧。住在浙江嘉善、家境贫寒的小诺,文化程度不高,但深知只有念书才能改变孩子的人生,自己教3岁的女儿在家数数、念诗。因女儿接不上古诗“床前明月光”,小诺失手将其打死。
这两条新闻好像延长了“欲断魂”的清明节。
其实,类似事件并不是孤例。比如去年在天津,一位坐在残疾车后面的少年双手被绳索捆绑,引起了小区保安的注意,拦车询问原因才知道,这竟然是望子成龙的家长捆绑着儿子到老师家补课。
这几个事件中,主角的家庭背景尤其值得关注。小龙长在单亲家庭,其父亲只是做面食小生意的;小诺老公每月只给她200元的生活费,养育3个孩子的重任,压在她的肩上;而被绑少年的母亲是残疾人,父亲没有正式工作,平时只能在小区门口摆小摊维持生活。可以看出,他们都是生活较为困难的贫寒家庭。问题是,为什么此类教育悲剧多是发生在贫寒家庭?
表面原因是父母文化程度较低,教育手段简单粗暴,深层原因则应看到其背后的教育困境。与条件好的家庭相比,社会底层的人生活困难并缺乏必要的社会资源,好的幼儿园、小学、初中,不仅价格很高,还需要“条子铺路”、关系发威,可这对于他们而言几乎都难以办到。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期望孩子能够好好学习,靠自己的好成绩改变命运。
而当孩子学习不够理想,不够“争气”的时候,那些为生活奔波焦虑的父母又能做什么呢?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更容易选择强迫的办法——暴打、暴力……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感到愧疚,为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为入学道路上那些由“条子”和金钱造就的不公,为那些焦虑的父母,为那些不幸的孩子……
因此,我们在宣传正确的教育方式,呼吁禁绝暴力的同时,还应该深刻反思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公平。
《今日时评》欢迎投稿
我们的联系方式:登录洛阳网(www.lyd.com.cn)点击“文字投稿”;电子信箱:lywbpl@tom.com;信寄新区报业大厦《洛阳晚报·今日时评》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