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春天,日本学校都会放半个月左右的春假。放春假时,小学低年级孩子会带回一份“努力度自我确认表”,共涉及14项内容:
1.能做到早睡早起了;
2.一日三餐都好好吃了;
3.不挑食,什么都吃;
4.能一直保持正确的姿势;
5.能精神振奋地大声问候;
6.没受过什么大伤;
7.饭后能做到好好刷牙;
8.认真洗手、漱口;
9.在户外精神百倍地玩耍;
10.没有忘记随身携带手绢和纸巾;
11.借的东西都好好地归还了;
12.和小朋友友好地一起玩耍;
13.没说过朋友的坏话;
14.没有脱离小朋友。
这就是日本孩子的努力目标,其中没有一项是关于学习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不能不提到日本的“宽松教育”。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中小学也曾拼命地灌输课本知识,中高考的竞争压力非常大,校园暴力、逃学等问题层出不穷。后来,日本开始推行“宽松教育”,每周上课五日,并大幅删减教科书的内容。
大家可以看到,日本公立学校的教育环境很宽松,上课时老师领着学生做手工玩,下课后,孩子们在操场上、公园里玩。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如中小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以及学习能力下降。所以,现在日本政府又提出了“脱宽松教育”,逐步增加公立学校的课时。
与我国学校的重视分数和升学率相比,日本中小学更重视对孩子们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开设生活课、手工课等,暑假作业也要求孩子做“自由研究”,即针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写出相应的文字说明。
日本孩子不关心分数,另外,他们的理想都很具体,如“成为一名新干线的司机”、“开一家花店”、“做个好主妇”等。这与日本的社会环境、生活水准及内敛的思维方式有关,更要归功于日本教育中的常识培养。日本孩子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带着牙刷出门的,一天吃三次饭就刷三次牙——这便是一种礼貌。换句话说,这也是现代商务礼仪中的一种基本常识。这种常识若能从小培养,就会成为保持一生的良好习惯。
孩子十岁之前,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如何把握好教育的“松紧度”,是需要我国教育专家好好研究的一个课题,否则,孩子们很容易成为不成熟教育方针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