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图片) |
|
4月21日,全国工读教育现场会暨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在市旭升中学召开。开设特色课程、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具备社会生存能力的“洛阳模式”,得到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14岁的女生,因为课堂捣乱、频繁逃课,老师愤而说道:“我宁可教100个听话的学生,也不愿教一个你这样的学生。”
17岁的男生,因为向父亲要钱遭到拒绝后,在学校门口将父亲掀翻在地。
…… ……
许多班级都有令老师失望的学生,不少家庭都有令父母头疼的孩子。用什么样的办法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市旭升中学开设特色课堂,改变“问题学生”的做法,也许能给老师、家长们一些启示。
艺术奇葩 滋润心田
作为工读学校,市旭升中学的学生来源主要是各个普通学校里不愿学习、随意逃课、不守纪律、上网成瘾的学生。
工读学校的学生85%以上都患有注意力缺陷症,容易分心、动怒,脾气暴躁。市旭升中学校长郭伟忠说,艺术课程是改变这些孩子的“秘密武器”。
来工读学校之前,这些学生文化课成绩差,在老师那里得不到重视,缺乏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于是迷恋网吧,在虚拟世界里寻找乐趣。艺术课程入手较快,学中有乐,可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品尝成功,欣赏自己,在不知不觉中改变自我,唤醒沉睡的成功欲望。
在心理专家的建议下,郭伟忠和老师们经过市场调查,开设了管乐、太极拳、国画牡丹、拓印、剪纸、泥塑、经典诵读、礼仪等课程。郭伟忠说,之所以选择这些课程,主要是因为,乐器合奏最能培养人的团队协作意识;太极拳能使人气定神闲,情绪稳定;国画牡丹是学生耳濡目染的既平常又高雅的绘画艺术;泥塑和剪纸是学生能经常见到和玩过的生活艺术;拓印技术起点低,入手快,导向却是深厚的历史文化。
这些课程不仅艺术性强,有浓郁的河洛文化特色,而且能陶冶情操、磨炼耐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他们学得一技之长,毕业之后能有一项谋生的技能。
学会合作 体验成功
让自由散漫惯了的孩子们老老实实坐下来学艺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比如学管乐,校教导处副主任、初三班主任黄晓冬说,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有抵触情绪。老师在,就装个样子,“嘟嘟”吹两声,老师不在就放在一边。不是今天这个谱子烂了,就是明天那个谱子丢了,总之,是变了法地偷懒,不愿意学。
于是老师们想方设法来“对付”学生。老师们寸步不离,守着学生,让他们拿着乐器,从最基本的能吹响做起。谁能把乐器吹响了,就可获奖励先回宿舍睡觉,或者回家一次。然后,是一周至少一次的班会,给学生们读报,告诉他们又有多少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让他们认清就业形势。
看管、奖励、压力,多管齐下,学生们开始拿起乐器认真学习了。
2009年6月,市旭升中学管乐队首次参加我市中小学生文化艺术节,就捧回一个“优秀奖”奖杯。
这次集体参赛获奖,让很多学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回来后,他们学习乐器的劲头更足了,并且知道了只有配合默契,才能拿到奖杯。
表扬鼓励 前进动力
在旭升中学的走廊、会议室,包括校长的办公室里,随处可见学生们创作的作品。
郭伟忠说,虽然稚嫩,但学生的作品能被放在学校的重要位置,甚至校长办公室里,对学生来说,就是最大的鼓舞和激励。
郭伟忠的办公室挂有一幅四平尺国画牡丹,作者是16岁的初三学生未星(化名)。来旭升中学之前,未星上网成瘾,还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不良习惯,家长束手无策,只好把他送到了旭升中学。
班主任一次表扬未星扫地干净之后,发现他表现特别好,于是就寻找各种机会表扬他:“未星今天被子叠得好,提出表扬”、“ 未星今天按时起床,老师隆重表扬一次”……
未星说:“以前我是被老师训、家长打,人前抬不起头的坏孩子,现在居然变成了被人学习的标兵,我真的不好意思再犯错误了。我要好好努力,用成功来回报老师和家长。”
校长的办公室门正对着楼梯,上下楼的学生都能看到未星的牡丹画。这幅画激励着未星,也激励着更多的孩子,好好努力,争取成功。
享受成功 改变未来
市旭升中学改变孩子的秘诀,就是教师充满耐心,给学生充分的尊重、及时的表扬、恰当的鼓励,创造条件让学生体会成功,满足他们渴求成功的欲望。
有了成功的体验、成功的欲望,有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有了被鼓励、被关注的喜悦,市旭升中学的学生们在文化课学习方面也进步不小。黄晓冬说,现在学生上课时小动作明显减少、注意力集中时间明显延长,上学期期末参加全市统考,考试成绩较往年同期提高10分左右。
“但是,也有让人担忧的一面。”班主任杨联合说,“很多孩子来学校一段时间后,有很大变化,但是放假回家再返校时,又得花上一段时间来磨炼。因此,希望家长们多和学校配合,不要以为把孩子交到学校就完事了。”
河洛中学校长蔡建民说,在普通学校,老师、家长往往用成绩来衡量学生,这个衡量标准,很容易打击部分孩子的自尊心,给他们造成自卑感,从而使他们不守纪律、逃课,或迷恋网吧。
每个班级都有所谓的“问题”孩子,对待这些孩子不能视而不见或者一推了之。蔡建民说,市旭升中学的做法,给普通学校的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只要耐心找准切入口,改变一个孩子就并不是一件难以实现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