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就是深受观众喜爱的南庄木偶戏。 | |
今年花会期间,在洛阳民俗博物馆举行的第20届民俗文化庙会上,一群来自汝阳县陶营乡的农民表演的木偶戏惟妙惟肖,天天满场。这就是南庄木偶剧团带来的南庄木偶戏。
他们都是“半路出家”
南庄木偶剧团有12名成员,全部来自汝阳农村,年龄最大的近80岁,最小的20多岁,平均年龄66岁。
57岁的剧团团长李明立说,他们是木偶戏的第四代传承人,多数为“半路出家”,是从小钟情于木偶戏的“粉丝”。
他们不仅是演出人员,还各有“兼职”:68岁的张俭心灵手巧,是木偶的服装设计师;张春海是剧团总导演,也是其他成员的师傅,还要亲手制作各种木偶……
木偶戏起死回生
说起南庄木偶剧团,就不能不提年近八旬的张喜栓,南庄木偶戏的第三代传承人。
1981年,南庄木偶戏几乎消失。喜欢木偶戏的李明立找张喜栓闲聊,张喜栓总是念叨:“要是我死了,好不容易传下来的戏也就死了。要是能把它传下去,我死也瞑目了。”李明立被张喜栓感动了,产生重振南庄木偶戏的念头。
李明立几经打听,找到了掌握木偶戏表演技艺的艺人张春海,俩人一拍即合,把一些喜爱木偶戏、有点戏曲基础的人召集到一起,作为培养对象。
木偶戏表演看似简单,其实要求很高,需要表演者脑、手、脚配合谐调,初学者往往“顾了这头,丢了那头”。
为培养这些“半路出家”的木偶戏演员,张春海手把手地教他们,三四年后,这些人才基本掌握了木偶戏的表演技能。
子女必须传承技艺
近30年来,这个农民木偶剧团靠在乡间表演获得一些微薄的收入,艰难地维持剧团的生存。
为了保住这个民间艺术的瑰宝,1983年,李明立等人决定剧团实行股份制,并作出每次演出收入四六分成,四成收益分给成员,六成收益投入剧团的规定。
大家还决定,入股成员必须把技艺传给自己的子女,防止技艺“断代”。
如今,这群老艺人的坚守又到了一个瓶颈时期。虽然他们不断丰富、创新这项技艺,想吸引一些中、青年人,使他们成为日后的接班人,然而,除了他们的子女外,没有多少人愿意接班。
李明立告诉记者,2008年3月,南庄木偶戏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他最大的心愿是希望这项民间技艺能顺利地传承下去。他还希望有机会带着南庄木偶戏全国巡演,让更多的人知道汝阳南庄木偶戏,感受其不朽的魅力。
■相关链接
南庄木偶戏诞生于19世纪末,创始人是清末秀才李孟良。其历尽百年沧桑,曾一度停止表演。南庄木偶戏属于“杖头木偶”,内容多取自历史演义、公案小说、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木偶头部、手臂、肘、腕、指、腰和腿关节活动自如,可做眨眼、喷烟、喷火、杀头等高难度动作,还可开合折扇、穿衣戴帽、斟酒、拿书写字、开弓射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