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C02版:经典洛阳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孙坚为洛阳疗伤
休书:男子特权的佐证(下)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3 日 星期    【打印】  
河洛春秋 三国人物系列之孙坚
孙坚为洛阳疗伤
记者 孙钦良
(资料图片)

  烧洛阳的人是董卓,救洛阳的人是孙坚。孙坚是洛阳的功臣,他不但带领军队扑救大火,还把董卓掘开的坟墓全部回填。

  此番写三国人物系列,仅围绕董卓烧洛阳这一事件展开,所牵出的这几个人物,有的来洛阳搞破坏,有的来为洛阳疗伤,孙坚最后一个出场,他——是来为洛阳作贡献的。

  可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孙坚是个野心家,书中说他进入洛阳后,无意间得到传国玉玺,遂藏匿起来,认为这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于是野心萌动,觊觎社稷。罗贯中这样写孙坚,其实是小题大做了。陈寿的《三国志》中,对孙坚却是另一种评价:“孙坚勇挚刚毅……有忠壮之烈。”这是说他英勇刚烈,对国家是忠诚的。

  当时董卓入洛作乱,各路诸侯组成关东军反抗,孙坚也加入了这一行列。可是,各路诸侯各怀异心,按兵不动,唯孙坚披坚执锐,勇往直前,表现最为积极。当时,最接近洛阳的是他的军队,一打就打到汝阳东北部,威慑京师。而其他诸侯兵马皆畏惧不前,离洛阳远远的。

  孙坚的勇猛众所周知,每次战斗他都是先锋,这令董卓十分畏惧。董卓对手下说:“关东军败数矣,皆畏孤,无能为也。唯孙坚小戆,颇能用人,当语诸将,使知忌之。”他派李傕前来求和,让孙坚列出担任刺史、郡守的亲属子弟名单,许诺都给官做。面对利诱,孙坚未动心,一心要诛杀董卓。

  董卓兵败,逃到渑池,孙坚进军洛阳,击败吕布。董卓害怕孙坚,放弃国都洛阳,仓皇西迁。于是有人说,若孙坚不打董卓,董卓呆在洛阳,也许不会焚城,如此,孙坚客观上也给洛阳带来了不幸——此看法大谬矣!董卓这坏蛋,思维和常人根本不一样,他焚不焚城谁能料到?岂能与妖魔论逻辑?

  咱只看孙坚的表现吧:他收复洛阳后,面对“数百里中无烟火,坚前入城,惆怅流涕”,他为遭难的洛阳百姓流泪。当看到洛城起大火,孙坚想都没想,就率领军士灭火。

  当时的孙坚就像一名消防队长,忙着指挥灭火,大火扑灭后,又“令军士扫除宫殿瓦砾。凡董卓所掘陵寝,尽皆掩闭。于太庙基上,草创殿屋三间,请众诸侯立列圣神位,宰太牢祀之。祭毕,皆散”。你看,他完全是个顾全大局的人。至于说他得到了那枚传国玉玺,这并非他刻意寻找的,而是在清理掩埋尸体时,军士从井中女尸身上发现的,这只能说明孙坚有爱心和责任心,当时是在夜里,他的部队还在为这座城市疗伤。关于这些,《三国演义》却一笔带过,只强调他得了玉玺,便不想在洛阳呆了,起了异心,背了盟约,离开洛阳搞单干。

  在如此混乱的局势下,你说,孙坚该把玉玺交给谁呢?交给袁绍?难道袁绍就没有野心!交给袁术吗?这厮为防孙坚争功,作为后勤官,竟不给孙坚提供粮草!与其交给各怀心事的诸侯,还不如由孙坚保管呢!再说了,孙坚是外来之将,竟然带领军队修复被董卓挖开的汉朝诸皇陵,平整回填邙山古墓,这一对比多么鲜明——董卓挖墓,得财宝;孙坚填墓,白出力,啥也得不到,积极尽义务,这是什么精神?这样的好队伍,当时真不多见。

  即使是《三国演义》,也无法忽略孙坚救火填坟的功绩,所以洛阳人读这部小说时,明显感觉到孙坚在为洛阳疗伤。这位外地人,为啥要为洛阳抚平创伤?说白了他是不忍帝都被毁:往大处说是忠于国家;往小处讲,起码是在恢复洛阳的生态环境。

  陈寿在《三国志》中还提到孙坚具有先见之明,早在汉灵帝中平三年(公元186年),孙坚就想杀掉董卓。当时皇帝派司空张温、孙坚向西征讨韩遂叛军,张温令董卓前来助战,董卓却拖延了很久才来。孙坚当时在座,认为董卓抗命,按军法当斩。张温却始终下不了手,以致董卓后来作乱,制造了洛阳惨案。

  这件事虽不能说明孙坚英明,但起码说明他的直觉很对。若当时张温依了孙坚诛杀董卓,则真可免了洛阳一劫。

  说到此,大家已知孙坚绝非一般人物了。他17岁那年,和父亲一同乘船到钱塘,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劫,一伙海盗正在岸上分赃,过往行人都停步不前,船只也不敢前进了。孙坚对父亲说:“这些海贼可以击破,请让我去对付他们!”他父亲说:“这不是你能对付得了的。”孙坚却持刀上岸,打着手势向东向西指引,好像在指挥人马包抄海盗。海盗远远地看见,以为官兵来捕捉他们,当即扔下财物逃散。孙坚追去,竟砍下一海盗的首级回来,他的父亲非常惊奇。

  这件事很快在当地传开,17岁的孙坚出名了。很快,他就被当地官员推荐做了校尉,从此出道,茁壮成长,官至长沙郡太守。孙坚一路领兵打仗,为儿子孙策、孙权铺垫了东吴江山,直到37岁那年战死。如今看来,孙坚死得早了一点,若不然,不定会闹出什么动静来。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其实孙仲谋的老爹也不瓤!别的都不讲,单是他为洛阳疗伤这件事,就足以让洛阳人代代铭记。

  近来有人认为孙坚是汉贼,不外乎与两件事有关:一是指责他“匿玺背约”,二是指责他跨江击刘表。所谓“匿玺背约”这一条,前面已经说过,根本和他扯不上。单说他跨境作战这件事,有人怪他“不但离开本郡(长沙郡),甚至还离开荆州,远征扬州豫章郡的宜春县。因为依照汉律规定‘两千石的官吏,不得擅自发兵,用兵不得出界’”。这种评价也是迂阔的!试想在军阀混战中,你能要求孙坚按照地图上的边界去作战吗?试问当时的枭雄谁讲规矩?如果有条件,曹操怕是乐意打到南沙群岛呢!谁会固守作战地图争天下?

  这真应了那句话“考据家不足与言诗”!自古臧否人物,从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洛阳人,只要记住孙坚曾来灭火,对洛阳有功,这就足够了。

  (三国人物系列完结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