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何等怀念过去的友情,现在,却必须通过这种时尚的方式去了解一位故友。 |
|
我的这位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出现时,刚好在今年植树节。
那天,我正与同事在洛浦公园河堤上义务植树,接到了留守单位的同事的电话。
同事开玩笑说,有美女找我。
匆匆回到单位,刚坐定,敲门声响起,有位女子进来。
瞧我有点惊异的神态,这女子笑嘻嘻地说:“不认识了吧,我是‘马延’。”声音似曾相识,“马延”这个称谓,也是多年前极其熟悉的。我一愣:你是“马延”!记得你以前胖乎乎的,现在怎么这么瘦?
原来,我和这位老同学,都在这个城市生活,工作单位也就离几站路的距离,却在毕业后从未见过面。她呢,是今天来开会,在一份内部资料上看到我的名字,想当面确认一下,方才促成了老同学的相遇。
询问彼此的工作和家庭,述说各自所知晓的同学的现状,自然谈到了我们另外一个同学“大马”。
上高中时,我们仨在一个班,姓氏相同,学习成绩差不多,很自然便凑成了一个小团体,被同学笑称为“三驾马车”,还给我们仨分别起了代号:大马、小马、马延。这些称谓和代号,挺让我们受用,也更拉近了我们仨的距离。
下课后,我们仨没事就往一块儿凑,交流学习经验,畅谈对未来的美好设想,抑或发发某位老师的牢骚……周末,我们或相约攀登学校后面的大山,或到垂柳依依的河堤上散步。繁重、枯燥的学生时代,因了这分友谊,变得轻松而快乐。
中学毕业,我和大马到外地同一座城市读书,还偶有机会见面,马延则去了另一个城市。起初,我们与她尚有书信往来。时间长了,可能大家都有了新的同学圈子,不觉间就断了联络。
参加工作后,世俗的压力接踵而至。我似乎更喜欢“蜗居”在这座城市,过自己的生活。渐渐地,那些熟悉的同学的名字,便都蒙上了灰尘。
所幸,我和大马还有联系。大马大学毕业后,先到了一个海岛的边防机关,没几年又主动申请到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一个小边防所工作。听大马说,那里距离不丹边境很近。浩瀚大海及雪域高原,倒也适合他天马行空的性格。他每次休假回来,我们都会抽空坐到一块儿,把酒聊天。
马延的出现,让曾经的“三驾马车”终于凑齐了,我以为,学生时代纯真的快乐要重现了。
我和马延相互留下了电话号码和QQ号,很快,她就出现在我的QQ好友群里。可是,数月来我俩基本没有通过话聊过天。十几年后,我们好像连共同的话题都找不到了。
只有在QQ空间里,我才可以了解一些马延的情况,并在她的话题后跟帖留言。马延也会在我挂到空间里的文章后面发表一些看法。我不禁感慨,我何等怀念过去的友情,现在,却必须通过这种时尚的方式去了解一位故友。
前几日,看到马延在空间里说她身体出了点小毛病,我留言要她一定保养好身体,改天一块儿到西藏找大马玩,站到世界屋脊上欣赏人间美景。很快她就回帖响应。可是,改天是哪天,连我自己都不知道。
可能,当大马再次回来,我们仨就可以坐到一块儿海聊,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题了,但心情能否像从前那样?或许,我们仨真如三匹马那样,从一个原点出发,向着不同的方向奔跑,离得只会越来越远,原点处的记忆也会随时光渐渐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