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B12版:三彩风·随笔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大学之道
男人的眼泪
我们仨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10 年 8 月 16 日 星期    【打印】  
异域见闻>>>留学纪事之典型性英国
大学之道
张易喆
  正是这分波澜不惊的大气,才让剑桥淡然地走过了800年的风风雨雨。
  编者按   

  张易喆,留学英国的洛阳学子,主修英国文学,现就读于英国华威大学。

  他以游记的形式,将在英国留学及在欧洲旅行期间的见闻呈现给读者,真实而鲜活地记录了外国文化与生活,并以一个年轻的洛阳人的视角,全新解读中外文化现象。本栏将陆续刊登由他撰写的一系列文章,以期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多维的文化空间。

  记得刚到英国的时候,有一次上“中英文化比较”课,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张白纸,让我们在一分钟内将脑海中最先闪过的三个关于英国的印象绘于纸上。当大家将自己的印象汇总在一起时,我惊喜而又不无意外地发现,大家的三个印象竟是那么相似,而这三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却又如此根深蒂固地影响着外国人对英国的解读。这三幅画面合在一起便是英国人最经典的形象:一位手持黑色雨伞、衣着笔挺的绅士,边走路边读一份厚厚的《泰晤士报》。

  然而,英国在我眼里更多的是以生活中真实而自然的姿态存在的。它的饮食、它的喜好甚至它骨子里最纯粹的生活规律,都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典型的英国。这些最基本的生活细节,便可透出整个英国的性格。

  英国最值得骄傲的财富之一,便是拥有多所历经岁月沧桑、培育出无数英才的世界知名的大学。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义无反顾地为了理想进入这些大学。同时,教育也渐渐成为英国的一项支柱产业。

  教育乃国家之本,英国的高等教育恰恰体现了这个民族最基本最纯粹的性格与态度。英国大学的基本功能,正好符合中国四书五经中的《大学》所提倡的:“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英国的大学,不仅倡导学生天赋的美德,还要让学生的思想革旧立新,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理想境界。

  要说英国的大学,最有话说的便是剑桥。

  第一次到剑桥,是参加一次学术交流活动。研讨会后,我和几个朋友在校园里闲逛。一如大多数英国大学一样,剑桥大学没有大门,没有围栏,有的,只是传说。

  公元13世纪以前,剑桥还只是沼泽区旁的一个小集市。公元1209年,当时建有高等学府的牛津发生了当地居民和学生的大规模械斗事件,一些教师和学生逃往剑桥。之后,在国王亨利三世的支持下,这里开始建立一些学术组织。公元1231年,亨利三世国王授予剑桥教学权。

  我们在校园里各个学院间悠闲地转着,蓦地发现,第二天剑桥便要迎来800年校庆。800年,单是这一数字就让人叹为观止了,又何况是加在剑桥身上,更何况是加在无数巨人的名字之上。然而,这里的一切却显得格外平静,神色淡定的路人,如常开门迎客的店铺,静静流淌的康河,一切都在昭示着,“无论800年还是8000年,学问还是要做的,生活还是要继续的”。风雨的浸濯,似乎只在斑驳的砖瓦上留下一些痕迹而已。朋友说:“要是在国内,不消说800年,80年的纪念庆典都不知道会闹出多大动静!”

  然而,这里没有。剑桥的平静已然将风雨吞纳。

  我终于省悟,这种平静是一种大气。

  一直以为,中国人最值得骄傲的民族性格是大气,可是,太多的时候我们却忘记了怎样去平复虚浮的心境,怎样多一些踏踏实实,少一些虚张声势。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只有内心宁静,才能做到心如止水,才能行事谨慎,才能最终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而内心的宁静是一种大气的修养,大气所至,乃蕴浩然之气于止水心间。正是这分波澜不惊的大气,才让剑桥淡然地走过了800年的风风雨雨。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