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争夺天下,楚汉战争又折腾了好几年。最终结果是汉胜楚亡,刘邦坐了天下。
刘邦入咸阳不久,项羽也来了。
楚军所到之处乱杀一通,不但杀了已经投降的秦王子婴,还烧了秦朝的宫殿,一时间大火熊熊,三个月不熄。接着,项羽派人向他所拥立的楚怀王禀报了入秦的情况。怀王表示,按此前约定办:谁先攻入咸阳,谁就当秦王。
事实是刘邦先入咸阳,项羽后入咸阳,自然应是刘邦当秦王,但项羽仗着自己兵多将广,遂自封为西楚霸王,将刘邦封为汉王,让他到人烟稀少的巴蜀去。同时,他给楚怀王一个徒有虚名的尊号——义帝。不久他又变卦了,暗中指使人把义帝杀掉了。
项羽干的这些事实在是太过分了,引起了诸侯的不满。汉王刘邦不听他的了,辗转一阵子后,领兵到了洛阳,驻扎在新城(今伊川县城附近)。当地有个三老(官名,掌一乡之教化)董公,给刘邦出了个主意:“霸王无道,诛杀义帝,大王应以此为名兴师,则可号令诸侯共灭项羽!”刘邦大悦,遂为义帝发丧。他派出使者,遍发通告,大意是:天下共立义帝,今项羽杀之,大逆不道!寡人为之发丧,发关内兵及河东、河南、河内之士,为义帝复仇。
董公出的这个主意很可行,这样一来,刘邦攻打项羽就有充分理由了。
洛阳这个城市,是很对得起刘邦的,他每次来洛阳,都有人给他出好主意。他也知道“得中原者得天下”的道理,所以他的军事部署,都是沿着洛阳、荥阳一线展开。这时的项羽,正领着最能打仗的楚军,远远地跑到齐地去折腾,在山东境内大耍威风,而刘邦却乘虚攻进彭城(徐州),掐住了项羽的脖子,不让他再到中原和关中来。
但项羽何等了得!举兵一反击,刘邦就败了,汉军死了20多万人,刘邦只好退到了荥阳。其手下的各路败军也都来荥阳会合,部队整编休息后,有了一点儿生气,正好他的老战友萧何率领关中部队来援,汉军这才重整旗鼓。刘邦任命灌婴为将,让他率骑兵在荥阳东边打了一仗,压制住楚军,终将战线固定在荥阳成皋一线。刘邦占据敖仓,该地有粮仓,汉军由此获得了丰富的物资供应。
《洛阳大典》中说,刘邦背洛据荥,号令天下,三河及关中成为其稳定的后方。这样一来,荥阳之得失,便成了楚军扭转战局的关键。公元前204年初,项羽大军包抄过来,把刘邦军围在荥阳,到了五月,割断荥阳与敖仓的全部运粮通道。刘邦的军队缺少粮草,陷入困境,无奈假意降楚。随后刘邦瞅住机会,只带数骑从荥阳西门逃脱。不久,刘邦复来攻打荥阳、成皋,发誓要夺回战略要地。楚军与汉军相持于广武(今荥阳东北)十个月,项羽粮尽,被迫与刘邦订立和约,并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以西属汉,鸿沟以东属楚。
如今想想,楚汉舞剑,意在洛阳,战争却没在洛阳城内展开,从而使洛阳免去一次战争的蹂躏,这是项羽和刘邦对洛阳的“贡献”,要不然,洛阳又要血流成河了。议和之后,项羽率军东归,刘邦却引兵追击项羽,次年年底,项羽兵败,自杀于垓下——如今看来,楚亡汉胜,原因多多,但刘邦拒敌于荥阳、成皋,保持洛阳与关内的稳定,是其取胜的关键。故有人说:刘邦是立足洛阳而成帝业的。
楚汉战争的经验教训,足够军事家们研究终生,人们不禁要问:项羽有盖世英才,楚军乃精锐之师,为啥最终被貌似流氓的刘邦打败了呢?请看看其间在洛阳发生的几件事,也许就有了答案:第一,项羽在洛阳新安城南坑杀秦军20万降卒,以强凌弱,屠杀俘虏,图一时之快,落千古骂名,一介武夫尔,不算政治家。第二,刘邦到洛阳,竟能接受一个乡镇级“调研员”的建议,为义帝发丧,赢得舆论支持,使得天下归心,一代英主也,真乃政治家。第三,刘邦胜利后,最初建都洛阳,在洛阳南宫召开座谈会,与群臣总结楚亡汉兴的缘由。他说:自己能用人,会用人,所以得了天下。而项羽刚愎自用,有人才也不用,所以失天下。
楚汉两军逐鹿中原,项羽刘邦争夺天下,最终争的还是人心与人才,失去了人心和人才,再锋利的刀剑,再厚重的盾牌,也将化为尘土。
这正是:楚汉相争旧战场,经验教训费思量;汉王终究成霸业,霸王不能称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