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D01版:生命周刊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远离“艾滋”侵袭 关键在于预防
Ⅰ型糖尿病威胁年轻人健康
看病费用将下降 我市可报门诊费200元
初冬干燥 应多喝水
导读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0 年 12 月 2 日 星期    【打印】  
Ⅰ型糖尿病威胁年轻人健康
  绘制 闵敏
  近日,香港TVB著名艺人罗君左因患Ⅰ型糖尿病,合并心脏病、肾病等去世,终年51岁。Ⅰ型糖尿病,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和我们平时说的糖尿病是一回事吗?河科大二附院心内科主治医师李雪峰表示,Ⅰ型糖尿病又称青少年糖尿病,通常在35岁以前发病,严重地危害着年轻人的健康。

  编者按

  如今在我国高血脂、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骨质疏松、脑梗塞、关节病等一些老年病,其患者竟然是许多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无独有偶,日前美国的媒体披露,1/5的美国年轻人具有病态性格;而英国也在为年轻人的健康堪忧。

  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诸多老年病年轻化呢?从本期开始,本刊将推出“问诊老年病为何年轻化”专题系列,由记者请我市医学专家详细解读这些现象。

  Ⅰ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Ⅰ型糖尿病是严重威胁年轻人健康的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尤其是青少年所患的糖尿病绝大多数是Ⅰ型糖尿病。”李雪峰指出,Ⅰ型糖尿病在所有糖尿病患者中占10%左右。

  Ⅰ型糖尿病又被叫做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李雪峰表示,Ⅰ型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被破坏,自身无法分泌胰岛素所致,长期患病可造成心脏、肾脏、眼睛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其发病原因主要有4个方面,即遗传因素、自身免疫系统缺陷、病毒感染诱因和外界环境因素。其中,遗传因素是Ⅰ型糖尿病的重要发病原因。Ⅰ型糖尿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点,如家族中的祖辈、父辈有糖尿病史,那么其后代就容易患上此病。另外,Ⅰ型糖尿病起病较急,一些年轻人常因感染或饮食不当而诱发病症,约有1/3的Ⅰ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前有发热及上呼吸道、消化道、尿路感染病史,典型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

  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有何不同呢?李雪峰告诉记者,首先,两者在发病病因上完全不同。Ⅰ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缺陷,使得人体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受损,不能分泌胰岛素。而Ⅱ型糖尿病只是自身分泌胰岛素不足。其次,两者在治疗上有差别。Ⅰ型糖尿病从发病开始就需使用胰岛素治疗,并且终身使用。而Ⅱ型糖尿病可用药物促进人体自身分泌胰岛素。再有,Ⅰ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人,而Ⅱ型糖尿病则没有年龄限制。另外,糖尿病患者的“三多一少”症状,在Ⅰ型糖尿病早期就可显现,而Ⅱ型糖尿病却是较晚期才表现出来。

  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尽管Ⅰ型糖尿病在年轻人中高发,但多方面因素让早发现成为难点。”李雪峰表示,年轻人不重视体检,很难做到定期查血糖等检查,而且Ⅰ型糖尿病一般起病较急,常因感染、饮食不当等诱因发病,当患者合并呼吸道、肠道感染时,对糖尿病的诊断往往容易被忽视,从而贻误治疗。

  李雪峰指出,要想早发现Ⅰ型糖尿病就必须了解其临床发病症状。最明显的就是“三多一少”症状。尿常为首发症状,如10岁左右的孩子突然出现遗尿就要考虑有糖尿病的可能性。还有是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性起病,临床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呼气有烂苹果味、烦躁、嗜睡和昏迷等。患者如因酮症酸中毒而昏迷,那么一定要留意其在昏迷前的先兆,如极度疲倦、恶心、呕吐、尿量显著多于平时、嗜睡、烦躁等。

  李雪峰提醒,Ⅰ型糖尿病患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生活质量,延缓并发症的出现。

  Ⅰ型糖尿病患者须及时注射胰岛素

  “Ⅰ型糖尿病一经确诊应尽早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李雪峰表示,Ⅰ型糖尿病患者需要终生依靠外源性胰岛素治疗。除了注射胰岛素外,Ⅰ型糖尿病的治疗还应是系统综合性的,包括饮食管理、体育锻炼、血糖监测等。另外,很多Ⅰ型糖尿病患者是没有自我管理能力的儿童,这就需要其父母和监护人多关心和帮助进行治疗。

  一般来说,胰岛素注射频率为1次/天~4次/天。患者要学会如何注射胰岛素,如果是儿童Ⅰ型糖尿病患者,其父母应当学会胰岛素注射方法。平时要注意血糖的监测,并定期进行血脂及眼底等检查,以早期发现、治疗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要实行计划饮食,控制总热量。最好能定时定量进餐,多选择高纤维素食物。适当运动对Ⅰ型糖尿病患者病情控制也有促进作用,如跑步、游泳等。

  李雪峰特别提醒,由于Ⅰ型糖尿病患者很多是青少年,在通过药物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心理治疗。当一个没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儿童得知糖尿病将终身伴随自己时,常会感到自卑、焦虑、恐惧等,造成儿童心理创伤。家长和医生应对患儿进行糖尿病知识的普及及心理教育,树立患儿的信心,并要注意保护患儿的隐私,消除其焦虑和紧张情绪,使患儿能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防止、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