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A03版:洛阳·聚焦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PDF版
从家里到街上,无障碍设施在完善

| 洛阳日报 | 洛阳晚报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

3上一期  下一期4  
 
2010 年 12 月 4 日 星期    【打印】  
2010年,洛阳的变化让残疾人能够更全面、更便捷地融入城市生活——
从家里到街上,无障碍设施在完善
记者 张喜逢 见习记者 李小勇 文/图
  无障碍坡道
  缘石坡道和盲道
  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每年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它提醒我们应对残疾人予以关注和帮助的同时,也有着这样的涵义:城市的进步和文明,残疾人也应当享受。

  作为全国100个无障碍建设试点城市之一,我市今年的无障碍设施升级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那么,这些进展在哪里?会给残疾人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记者进行了调查。

  1

  无障碍设施不仅要到家门口,还要入户

  1994年9月,市民高女士因伤致脊椎神经受损,下半身瘫痪。这之后,轮椅成了她的“双腿”。

  为了让高女士上下楼方便,家人把家从三楼搬到了一楼。但即使这样,她还是无法自己到院子里活动——楼道口的三层台阶是轮椅难以逾越的障碍。

  一个多月前,在市残联的帮助下,高女士家楼道口被改造,一尺多高的台阶变成了斜坡。此外,高女士家的卫生间还加装了坐便扶手架。

  现在,高女士不仅自己能上卫生间,还能一个人驱动轮椅到院子里晒太阳。

  由点及面看变化

  记者从市残联了解到,今年,我市首次推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主要改造范围有:楼道首层出入口改造,卫生间安装抓杆、扶手和固定式可折叠浴凳,蹲便器改坐便器并加装扶手等。另外,不具备在卫生间安装扶手、浴凳条件的家庭,可获得活动浴凳或坐便器。

  目前,我市已对50户残疾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今后,改造计划将被加大力度推行。

  2

  从街道到建筑,无障碍设施在不断完善

  交通信号灯提示器

  近期,不少市民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不少交通信号灯顶部新装了一个小盒子,盒子还会发出缓慢而有规律的“滴滴滴”声。这个盒子,这是为帮助红绿色盲人群和盲人设置的音响提示器。在提示器的帮助下,视力有缺陷的人也能安全过街了。

  这些会“说话”的信号灯能实时自动识别信号灯的变化,并能根据灯的变化发出声讯提示:红灯亮起,它不“说话”;绿灯亮起,它会发出提示音。

  家住西工区行署路的盲人刘师傅告诉我们,多年来,他出行都要让家人陪同。即使这样,每当过路口时“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不知道步伐该快还是慢”。自从路口出现了“滴滴滴”的提示音,刘师傅心里踏实多了,陪他过马路的家人也省心许多。

  由点及面看变化

  目前,市区136个主要路口的信号灯都已安装过街信号提示器。以后,我市每年都会加装此类信号提示器,力求实现交通设施无障碍化。

  缘石坡道和盲道

  你可能注意过:人行道与马路相接处常会有坡道,这样的坡道让人走上人行道时不必跨步“上台阶”。其实,这样的斜坡叫做缘石坡道,属于无障碍设施的一种。

  这种坡道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横道两端,方便拄拐、坐轮椅的残疾人进入人行道。过去,很多缘石坡道修建得并不标准:有的人行道两端虽都有坡道,但坡度高低不一;有的人行道一端有斜坡,另一端没有;有的人行道两端的坡道宽窄不一……

  3日上午,记者在王城大道、中州路、凯旋路沿路观察,发现各处缘石坡道的设置有了明显改善,所有坡道还与盲道紧连,盲人上下坡道十分方便。

  我们在九都路与珠江路交叉口附近人行道上见到了坐在轮椅上的陈海,他正被家人推去广场遛弯儿。

  “过去,一些缘石坡道让我有些哭笑不得。”陈海说,原来,有的坡道坡度太大,轮椅很难上去;有些地方的人行道没有下坡道,轮椅到了那里只能颠簸着“闯”过去。所以,在多数时候,他宁可驱动轮椅行驶在慢车道上。

  2个月前,陈海发现各处的缘石坡道在被改造,他特别高兴,没事就去观察工程进展。“如今出行方便了很多,不再担心‘上坡容易下坡难’。”陈海说。

  由点及面看变化

  记者从市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了解到,2008年至今,我市共培训了1200余名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人员。

  目前,我市市管道路的缘石坡道改造数量已达3000余个,改造率超过61%,铺设盲道长度近400公里;我市新建主干道盲道设置率为100%,超过60%的二类公厕已设置了无障碍专用厕位和进出公厕坡道。

  公共建筑

  添置交通信号灯提示器、延伸盲道、改造缘石坡道、设置无障碍停车位……种种改变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让残疾人能更轻松地到达他们想去的地方。

  这些地方,也许是政府机关,也许是医院诊所,也许是公园、体育馆或商场。

  在我市大大小小的建筑里,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善也在进行:建筑入口有坡道了,台阶处增加扶手了,低位服务台出现了,轮椅席位更多了……

  由点及面看变化

  记者从市无障碍建设领导小组了解到,今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涉及我市37家单位,包括城市道路、公共建筑设施、公共交通建筑设施、公共交通工具等七大内容。

  建设工作展开之初,各单位就签了“责任状”,确定了 “安全、可达、可用、便利”的检验标准。

  3

  助残疾人拿驾照,设无障碍停车位

  今年4月1日,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正式施行,残疾人驾驶汽车的身体条件要求被放宽了,一些残疾人圆了自己的驾车梦。

  为了帮助身体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圆驾车梦,今年春,市驾管所专门购置了一辆自动挡轿车并依规定进行改装,这辆轿车成为我市第一辆残疾人专用驾驶证考试用车。

  为使残疾人更加方便地参加考试,驾照考试场地专门设置了无障碍考场。同时,考试组织者还派专人陪同残疾人考试。

  为方便残疾人驾车出行,我市道路上划定的每个停车区段将大致以20∶1为比例,至少设置一个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多设在停车区段两端,方便残疾人停车、上下车。残疾人驾驶的车辆或载送残疾人的车辆在专用停车位可免费停车。下一步,有关部门还将针对无障碍停车位划定出导流区,为残疾人上下车提供更大的空间。

  由点及面看变化

  今年4月1日至今,我市共有48名残疾人报考驾照,其中有3人顺利通过考试并获得驾照,预计明年将会有更多残疾人获得驾照。今年以来,我市已在22个主要路段、商业区划定32个残疾人专用停车位,年底将再增设58个停车位并设置100块残疾人停车位引导标志牌。

  4

  期盼更多的无障碍标志成为温暖的城市符号

  “如果你的存在被忽视,你的困难也被无视,那种痛苦是刻骨铭心的。”采访中,一位残疾朋友这样告诉记者,“无障碍设施,不仅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帮助,更让我们从心底感到温暖。”

  我们结合采访中收集到的信息,为残疾人朋友就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提出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让建设工作更加细致,让随处可见的无障碍标志成为温暖的城市符号。

  建议一:盲道经常被商业摊点或车辆占据,希望有关部门能组织人员对各处的无障碍设施定期进行巡视。这样一来,占用盲道的行为能被及时制止,无障碍设施如有损坏也能被及时发现。

  建议二:一些建成较早的小区缺乏无障碍设施,老人、残疾人外出不便,这些小区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应被注意。

  建议三:残疾人外出搭乘出租车或公交车很不方便,希望部分公交车、出租车能够加装方便残疾人上下车的设施及报站语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