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能言善辩”有什么好奇怪的?
——这两天,微博上有段《浙江工商局局长郑宇民“斗智”央视主持人董倩》的视频受人追捧,这位风趣幽默的官员,赢得了口味一向挑剔的网民们的称赞。其实,官员本来就是要“管理众人之事”,当然要有与众人有效沟通的能力。现在,是到了刷新我们对官员的理解的时候了。有的人还停留在“权术”、“统治术”,搞深藏不露、城府高深那一套,怕要落伍了。 (1月8日《新京报》)
解决欠薪,良心发现背后应有制度发力。
——给农民工讨薪,不排斥带有道德感召情怀的痛斥,但决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拖欠企业的良心发现。所有的问题都已经不单单是一己的困境,所有的困境都开始变得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需要时间,更需要智慧,需要整体性的制度反思与激活,需要具象纠纷解决机制的良性运转,也需要对法律途径、法治精神的集体信仰。当然最迫切的,还是要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魄力和行动力。
(1月4日《南方都市报》)
关于“围观”,有时无语。
——遇到不平就“围观”,在舆论监督方面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围观”也有“发烧”的时候。为什么我们有无穷的精力在微博上或者论坛发表意见,反倒没有精力在生活中做点实际的事情呢?我们承认,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很多,“围观”确实可以出出气,也可能会有助于某些问题被揭露,但我们需要的是负责任的“围观”,过脑子的“围观”,而不是看热闹的“围观”。
(1月5日《法制晚报》)
应尽快挽回公开招录制度的声誉。
——接连发生的公开招录丑闻无疑污损了公开招录制度的声名,致使民众认为公开招录中看不中用,如果放任这种感知滋蔓,将是一种可怕的景象。当此之际,我们应大力挽回公开招录制度受损的声誉,重新赢取人们的信任,而这取决于公开招录能够最大程度地达致公正公平。一个又一个为官员子女开辟“绿色通道”的事件得以被暴露于公众的视野,成为人们讨伐的靶子,也给相关制度的必要性提供有力佐证,并为其修正改良进而挽回声誉提供契机,应当妥善加以把握。其中,个案的责任追究以及恢复公正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月7日《长江日报》)
代堵、代孕、代驾……“代”出一个产业。
——办事难催生了高端代产业,城市大拥堵催生了新型代堵产业,有钱怕辛苦催生了代考、代孕这样的灰色代产业。代产业面临广泛的多层次的庞大需求,要满足这些需求,不怕你做不到,只怕你想不到。当然具体到这个产业的经营范围,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过界的,哪些是应当鼓励的,哪些是必须禁止的,则非笔者这么一篇短文所能详尽。这个世界多半的事都逃不过一个代字,人人代我,我代人人。所以凡是必须亲自做的事都应该珍惜,比如吃饭、爱和感受生活。
(1月7日《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