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缺陷工作”是由“零缺陷管理”发展而来的,从企业管理的系统走向其中的个体,并且扩大了适用范围,从生产扩大到行政、服务等方面。它要求工作者从一开始就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准确无误,以确保产品、服务完美无缺。
“零缺陷”的重要意义人所共知,但是如何做到呢?《零缺陷工作》这本书会告诉你如何培养“零缺陷”的工作态度,如何形成“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对”的意识,如何用责任心奠定“零缺陷工作”的基础,细化工作流程,设定工作法则,如何在实践中精益求精,如何打造高效益团队。
这是一本提高个人素质和完善企业管理的实用书,可以让各行业的从业者成为职场成功人士,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也可以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任何个人或组织要实现提升,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对待“零缺陷工作”也是如此。“零缺陷之父”克劳士比之所以走上“零缺陷”推广之路,就源于态度的转变,其经历很能说明问题。
医生出身的克劳士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获得有保障的工作而四处奔波。后来,他趁着美国制造业兴起的浪潮,找到了一份质检员的工作。由于他具有医学背景,因此能够从医学的角度看待质量检验这项工作。他发现,质检员所扮演的角色相当于“死后验尸”,并不能帮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在医生看来,只有加强预防,才能避免人得病。
不久,克劳士比转到一家著名的男士用品专卖店,当了一名兼职员工。凭借工作经验,他抓住了现代管理的核心:应用“客户化”的思维。只有借此了解客户的需要,才能够让客户回头。
后来,克劳士比到了马丁公司担任项目经理。他发现一个令人不解的现象: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大家似乎都不愿意第一次就做对,总是要修修补补。例如,公司在制作招标书的时候,总是会制定一个返工期。因为按照可接受的质量体系的比例,总是有一些工作需要返工。在可接受的质量体系中,迟到5分钟不算迟到。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制度:一个人一个月的病假不能超过3天,甚至规定有1%的死伤率。也就是说死伤几个人是正常的,是可以被大家接受的。出现这种荒谬现象的原因是,大家逐渐接受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思想。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工作方式与态度已不适应市场的需求,现代社会需要的是第一次就做对,绝不允许有错误,避免个人与机构间的双重标准。这就是“零缺陷工作”的态度。也只有保持这样的态度,才能实现“零缺陷”的要求。
因此,“零缺陷”概念的产生得益于预防概念的采用,得益于一种客户化的思维,得益于企业家创新无止境的精神和勇于向现实挑战的勇气,得益于高层次的战略思维。
“零缺陷工作”让我们重新考量我们的工作方式:检验并不能提高质量,只有预防才能提高质量。因为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不符合要求的挑选出来,而不是促成改进。检验是告知已发生的事情,此时缺陷已经产生。
那么,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才是没有缺陷的呢?就是适合顾客的产品和服务。只有为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或服务,顾客才会有长久的信任,保持对产品的忠诚。
“零缺陷”的工作标准意味着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这是个人内心的高度认可和庄重承诺,即在工作中绝不能向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妥协,而是要极力预防错误的发生,这样,顾客就不会得到不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活、热爱工作才能获得精彩的人生,而热爱就源自积极的心态。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够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进而积极地应对各种事情,做到“零缺陷”。所以说,要做到“零缺陷”,态度永远是第一位的。你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一句话:心态决定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