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近日,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博客中刊登了一个普通医生写给卫生行政部门的建议。该医生在文中指出,目前中国的病历书写制度已经严重阻碍了医学事业的发展,医生要用大量的时间写病历,而只用很少的时间去为病人解决实际的医疗问题。他呼吁应该精简病历,让医生用更多的时间为病人诊疗、与病人交流。
该博文一出,立即引起许多医生网友的共鸣。一个网友列举了医生每天要处理的医学文书:每天的病程记录、新入院病人的病历、出院首页的填写等等,有几十项之多。另一个网友则说:“我是一个妇产科医生,每天的病历书写占用了超过60%的上班时间。”
看完上述新闻,市民难免会心生疑问。一个医生每天究竟能看几个病人,书写病历的时间又是多少?既然写病历占用了医生大量时间,它真的有那么重要?能否精简?医生应如何写病历,才能把更多的时间用到病人身上?
1 写病历=3倍诊断时间
2月22日10时30分,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来了一个住院病人。医生许晓辉仔细询问了病人的病情,包括发病前的走路、饮食情况等,她一边询问一边详细查体。整个询问、查体过程约25分钟。
这仅仅是开始,接下来许晓辉要开始写病历。病人入院后,他的入院首次病程记录、临时医嘱、长期医嘱以及用药基础护理的注意事项等,都需要当时完成。完成这些病历同样也需要20至30分钟。然而,这并不是一份完整的病历,在此基础上,还有入院沟通记录、病情交待、神经功能测评表、营养测评表等有15页需要填写。如果病人病情变化较快,或病情复杂。那么,这个病人的病历以及与家属沟通的时间就更多。
正常情况下,写一份完整的病历加上与家属沟通的时间需要90~100分钟,是诊断一个病人所需时间的3倍。
2 写完病历才能下班
医生上班期间,首要的任务是随时观察病人病情,并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完病人的病情后,才有时间写病历。
许晓辉说,他们科的医生平均每人要负责管理11个病人,值班时要负责病区所有病人,如果病人的病情比较平稳,同时又没有新入院的病人,医生有时间坐下来写病历和病程记录。一旦病人的病情发生变化时,或者有紧急入院、病危病人时,情况根本不允许医生坐下来写病历。白天堆积大量没有写完的病历,只好放到下班后写完再走人。医生加班加点写病历,都是家常便饭。
神经内科三病区的医生平均每天收治二三个病人,李文波医生曾经一天收治了8个病人。提及此事,李文波无奈地说:“为了完成这8份病历,我一直写到晚上9点才回家。不仅如此,即便是上夜班,第二天早上下夜班后也得写完病历才能回家。”
3 写病历繁琐但很重要
采访中,很多医生对于书写大量的病历都表示,“真不想写,但又不得不写”。
一个参加工作3年的外科医生说,上班这几年,写病历写“伤”了。刚参加工作时,特别想跟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多学习,也想多接触一些临床病人。但是,每天都要写大量的病历,真是让人头疼不已。明明是一个医生,干的却像文字工作者的活。如果能把写病历的时间节省出来,可以更好地为患者治病,或者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医学知识。
为什么国家有关部门要求医生写病历,写病历对患者和医生来说究竟有什么作用?
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医务科主任乔锋元说,医生除了为患者治病,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书写病历。这是国家相关部门的规定,也是医生必不可少的工作。疾病是动态变化的,每一个细微的变化,医生都要记录下来,并分析出现此情况的原因,作为处理病情和用药的依据。比如,病人出现头疼,医生要根据病人的既往史、生活习惯等,仔细寻找引起头疼的原因。如果疾病的发病过程没有被完整的记录下来,其中很多症状就容易被忽略,可能会导致误诊、误治等。
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三病区主任魏立平表示,病历也是让医生了解患者既往病史的资料。有时多个医生对病人进行会诊时,医生要从以前的病历资料中发现蛛丝马迹,从而获得重要的提示和依据,对于疾病的诊断有重大帮助。此外,病历还可作为记录患者病史的文字依据,将来一旦发生医疗纠纷,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和证据。
4 期待电子病历到来
既然书写病历是不可缺少的,那么有没有好方法,可以既快又完整的书写病历,让医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患者身上?
乔元锋表示,目前,在个别科室实行打印病历。设计好的固定模板,让医生将入院病程记录等大量需要手写的病历用电脑打印出来,可以节省一些时间,让医生把更多的时间用到患者身上。
市卫生局医政与科教科副科长蔡华章介绍,病历的确要占用医生很多时间,而且手写病历,难免会出现字迹潦草等情况。目前,相关部门正结合洛阳实际情况,积极推进电子病历的相关工作,争取让医生把时间还给患者。我市即将实行的电子病历,能为医生和患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一些常见病,可以设计固定的诊疗模式和用药规范,再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修改。这样可以不再让医生书写大量的病历,从而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