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蔷薇型:二乔 |
|
绣球型:绿幕隐玉 |
|
菊花型:春红娇艳 |
|
单瓣型:玉兰飘香 |
|
荷花型:黑花魁 | |
洛阳牡丹,始于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洛阳牡丹以花大色艳、雍容华贵而统领群芳。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观赏牡丹的圣地。
洛阳牡丹,
有1600多年历史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洛阳,是中国牡丹的重要原生地和中原牡丹的重要发祥地。据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国家牡丹园特聘技术顾问李嘉珏介绍,洛阳牡丹始于晋,盛于唐,“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李嘉珏说,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述了牡丹名称的由来:以色丹者为上,虽结籽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其花红色,故谓之丹。
“最初,人们是从药用价值上认识牡丹的。”李嘉珏说,根据考古发现,在东汉早期的医简中便有用牡丹治疗“血淤病”的处方。
“牡丹作为观赏植物的栽培,始于南北朝时期。”李嘉珏说,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开牡丹画之先河,在其传世佳作《洛神赋图》中,出现了洛河边盛开的牡丹花。隋朝时,隋炀帝在洛阳“辟地周二百里为西苑……,昭天下境内所有鸟兽草木驿至京师(今河南洛阳)……”。
自此,牡丹正式“走进” 皇家宫苑。
洛阳牡丹,
“甲天下”始于宋
到了唐代,洛阳牡丹的栽培技术更加先进,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据《龙城录》中记载,当时,洛阳有个叫宋单父的人善于种花,尤其善于培植新品种的牡丹,他应唐玄宗之召,到骊山种了很多种颜色不同的牡丹。
“洛阳牡丹甲天下”始于宋。李嘉珏说,北宋时期,洛阳牡丹闻名于天下。由于种植普遍、栽培技术提高,新的牡丹品种不断出现,牡丹文化也繁荣起来。因此,宋代是牡丹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载,宋徽宗宣和年间,洛阳有一名欧姓花师,培育出了浅绿色的牡丹,人称“欧家碧”。这个品种的牡丹极为珍贵,每年作为贡品供奉朝廷。
在全面总结牡丹栽培种植经验的基础上,宋代还出现了多部研究牡丹的书籍,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周师厚的《鄞江周氏洛阳牡丹记》、《洛阳花木记》和张峋的《洛阳花谱》等,这些书籍至今仍有很大价值。
洛阳牡丹,一种文化的象征
北宋灭亡后,随着中国政治中心的转移和洛阳名园的毁夷,“甲天下”的洛阳牡丹进入了发展的低潮,但“洛阳牡丹”已成为一种文化的象征,洛阳也成为人们心目中观赏牡丹的圣地。
“洛阳牡丹甲天下,不仅是因为洛阳的牡丹花大色艳、雍容华贵,更重要的是洛阳牡丹历史源远流长,牡丹文化底蕴深厚。”李嘉珏说,洛阳的牡丹文化丰富多彩,有与牡丹相关的诗词歌赋、史料专著、影视歌曲、绘画摄影、书法雕刻以及各种花事活动等。
李嘉珏说,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洛阳牡丹文化有以下特点:(一)比较浓重的生物学特点;(二)比较浓重的药物学特点;(三)比较浓重的园艺学特点;(四)比较浓重的美学特点;(五)比较浓重的文学特点;(六)比较浓重的乡土气息;(七)浓重的富贵之感;(八)浓重的人生回味;(九)浓重的生活勇气;(十)浓重的旅游氛围等。
正因为具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洛阳牡丹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也受到不少外国友人的欢迎。如今,洛阳牡丹已在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扎根,成了公认的世界名花。
洛阳牡丹,一种精神的象征
千百年来,洛阳流传着许多关于牡丹的传说和故事。其中,武则天贬牡丹的故事流传最广。
据《事物纪原》载:“武后诏游上苑,百花具开,牡丹独迟,遂贬于洛阳,故洛阳牡丹冠天下。”
武则天怒贬牡丹虽属传说,但影响甚远,因此,牡丹在人们心目中,有了威武不屈、不畏强权的崇高形象。
“正因为如此,牡丹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李嘉珏说,牡丹虽然是百花之王,却从不显山露水,盛气凌人,而是“落尽残红始吐芳”,有着不与百花争艳的谦和品质。
“国运昌,牡丹兴!”李嘉珏说,牡丹文化也是一种盛世文化,历史上,历次牡丹热潮的兴起都与当时国家强盛、社会繁荣稳定、人民生活富裕密切相关。
■相关链接
牡丹品种繁多,全世界有2000多种,中国有1200多种,可按花型分为单瓣型、荷花型、菊花型、蔷薇型、千层台阁型、托桂型、绣球型、皇冠型、楼子台阁型等9个基本花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