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水法作品《凝露》 |
| 何水法 |
|
第二十九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匆匆而过,洛阳画院、洛阳美术馆的各项活动大部已落下帷幕。工作繁琐,紧张兴奋之后,细细梳理,有多项活动影响深刻,特别是通过“洛神春赋——何水法画展”让我更近距离地接触了画家何水法,更多地了解了画家何水法,并引出诸多联想。
何水法是当代著名花鸟画家,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在洛阳举办个人画展,引起极大反响。
知道何水法是在二十多年前,他的画独特、耐看。三年前,我在北京美代会上见到他,感受到他的“名气”:一是画好,风格特点极其鲜明,老远一看就知道是他的作品;二是谱子大,名画家的自我感觉极其突出,有一种难以沟通的感觉。
今年洛阳相处前后二十天,我认识了一个真实的何水法。其实,他是个率真、大气的人。在展厅里,在他的画作前,我夸他的画“真美”,他便接腔:“哎呀,美得不得了!”像个天真的老小孩。他钟爱自己的创作,为艺真实,相比之下,有些人等着别人夸却故意谦虚,就显得虚伪了。
何水法也痛恨美术界某些不良现象,可他总是对事不对人,从不胡乱评说,更不诋毁他人。因此,我想说他的画品高,人品也高。
在洛阳美术界将留下长久的积极意义的是他的画作。他的作品中的设色是非常独到的,不是涂也不是染,而是用笔写。以色代墨,或者以笔运色,水气淋漓,洇润明净。由于他是以笔运色的,笔笔相重相叠,再加上点子和小色块、小墨块笔触的使用,故他的画面呈现出极为丰富的笔、墨、色、水交相辉映的效果,在每个极小的局部,都有着丰富的层次和变化。
在他的作品前细心观察,细小的局部都有多种用笔、用墨层次,水和墨相互渗润而又保持笔路的清晰。清人方熏《山静居论画》中说,“作一画,墨之浓淡焦湿无不备,笔之正反虚实旁见侧出无不到,却是信手拈来者,便是工夫到境”,而何水法的笔墨处理的确已达如此境界。
因为何水法最早是画工笔的,从走兽花鸟画着手,曾经临摹过多幅两宋花鸟画,正因为这样,他的笔下功底才会那么深厚。传统的花鸟画都是画折枝花卉的,他经常到公园,到花木丛中去看,细细体味,对传统全景式构图的表现方法有了重新认识。于是,他在构图上、表现形式上,做了改变,一丛一丛、一树一树、整丛整团地画,这样一来,他的画面就跟过去拉开了大大的距离,不一样了。
全景式的构图使得画面更饱满,虽然用笔还是坚守传统的,但穿插构成中加入现代的理念,所以其作品一经展示即引起画坛关注。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生硬到自然,逐步完善,艺术更是这样。何水法不断推进,形成一种强烈的面貌,其作品越来越受到画坛的关注和追捧。
何水法先生对洛阳画坛寄予厚望。他说,牡丹是洛阳的象征,洛阳画家尤要画好牡丹。花草是有生命的,草木是有精神和情怀的,是赏心悦目的,所以写生也好,观察也好,都要带着一定的感情。看花就好比看老朋友一样,要带着感情去看,这和不带感情是不一样的。公园的恬静,山田的野趣,环境不一样,意境自然不同。同样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心境,观察的感受也不一样,不一样的感受就是不一样的意境。下笔的时候,有当时的情境在里面,在画的时候就很生动,一花一草都是活的。画一种精神,画一种感受,画一种感悟,那就会很生动。
美术创作方面,如何在传统和创新的面和点上坚持艺术的方向,这也是二十来天里我和何先生多次探讨的话题。艺术创作不能受某些艺术之外“力量”影响,否则会把艺术变成了技术。艺术有它自身的规律,中国画离开了最原始的艺术表现,离开了最原创的动力理念,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要牢牢地把握住,凸显中国画本身的特色,才有中国画最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