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隐私,一般会想到心理、情感方面。其实健康又何尝不是?只是这种隐私权尚未被世人所重视。
人食五谷杂粮,难免偶有疾患。当事人自愿公开无可厚非,经由其他渠道被粗暴地泄露、传播,则有侵犯与不尊重公民权利之嫌。
新医改方案中提出,将逐步在全国建立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上门建档时,就遭遇了居民因担心隐私泄露而产生的忧虑与排斥,说明公民对隐私的保护意识也在提高。
医疗部门是健康隐私的泄露源头之一。平日里,我们也都有以关怀的名义打听别人健康状况的习惯以及不经意中转述别人健康问题的行为。在单位,体检表是公开的,结果出来后,一些职工的敏感性疾病,常会插上翅膀,口口相传,人尽皆知。这里边,虽有善意的同情和关怀,但好奇、兴灾乐祸与歧视的心理也未尝不掺杂在内,从而给患者带来更多烦恼、压力甚至心理伤害,等于是往别人伤口上撒盐。
健康隐私问题在没有明确受到法律保护的情况下,需要靠道德来维系。知悉实情却不到处传扬,是公民修养与素质的体现。至于别有用心的夸张取乐,更属一种恶意行为。现实生活中,称生理缺陷者“瞎子”、“瘸子”,称糖尿病患者为“老糖”等,都不乏其人。竟不知,“扬人恶,即是恶”,传扬者是应该内疚的。
对患者来讲,健康状况是否保密凭个人意愿,讲出来,他人的安慰与同情可以缓解心理焦虑,有时也能获得实际的帮助。但特定场合,你其实同时在传达一种对自己不利的信息。比如说,心脏有毛病了,你还能胜任目前这种压力较大的职务吗?上司那担忧与不信任的眼光射来,足以让想干一番事业的你,脆弱的心脏再“扑通、扑通”多跳动十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