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二十三中校长
李学平 | |
“先做人,再做事,后做题”
记者:作为一名初中学校的校长,你认为当前初中教育的困境是什么?
李学平:多年来,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初中教育人都在苦苦探索,既要减轻学生负担,又要提高教学质量。嘴上我们喊着素质教育,行动上却又在为升学率大比拼,以满足社会的评价和家长的欲望。初中教育已经钻进“教师累、学生苦、家长急、校长冤”的尴尬而又无奈的怪圈。
记者:走出困境要靠什么指引?
李学平:有人把目前的困境归咎于学生和教师的素质问题,显然是不对的。我认为,现代教育缺失的不是素质,而是对教育本质的理性认识,是让基础教育回归教育规律、回归教育常态、回归育人原点的精神和勇气。
教育的任务是培养人,教育的原点是人,是每一个充满活力的学生。基础教育的原点应该是为人的发展奠基,为学生十年、二十年以后的生存、生活、学习和成长负责。在这个思想引导下,我们提出了学生发展理念:“先做人,再做事,后做题。”
做人、做事比做题(即学习)更重要。初中不要把学习看得太重要,只要学生品行好、会读书,就能懂事;只要懂事,一切都会做好,学习只是“一切”中的一小部分。
有一种教育叫放手
记者:大家普遍认为“满堂灌”教学模式有很多弊端,但为何难以根除?
李学平:教师喜欢“满堂灌”和大量布置作业,根源在于对学生“不放手”、“不放心”。
孩子有个蹒跚走路的过程,当孩子能走路时,哪怕孩子走得还不够好,家长也要放手让孩子走。只有放手让孩子走,孩子才能走好路。
学习也一样,教师要及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才能很好地学习。但是,不少教师不放手,认为学生离开教师就不会学习,结果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长不大”,学不好。
教师还有一个不好的观念:对学生不放心,不相信学生自己能学好,所以就“不放手”。结果,学生就像不会走路一样不会学习。
其实,就知识而言,学生现在可以不学,可以学不好,但将来可以学,关键是要学会如何学习。本领比知识重要,只要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就不必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担心。
记者:如何破解减负难题?
李学平:要想打破“课堂灌、作业滥、考试多、要求死”的传统教学模式,我认为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充满学习动力。如此,学生的作业量和做作业的时间才会减下来,学生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用阳光的心态去成就自己的梦想。
“过知识化教育”令人担忧
记者:近年,市二十三中有不少学生被西交大少年班录取,这些成功学生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李学平:我发现一个特殊的现象:西交大录取的学生中,学习成绩位居年级前几名的并不多,大多为学习成绩在年级第五名至第十五名。
为什么这些学生更受西交大少年班的青睐?说明这些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有发展潜力。西交大招生不仅要笔试,还要面试,非常重视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尤其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过知识化教育”现象,“造就”了不少“学习机器”,这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突出,但综合能力欠缺,发展潜力不大,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记者:这个现象有何启示?
李学平:这个现象,需要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也为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为此,我们提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的高效课堂改革:变课堂45分钟为40分钟,缩短课堂教学的绝对时间,拉长其有效时间,让教师和学生养成惜时如金的习惯。
我们把从课堂上“偷”走的5分钟还给学生,倡导学生用课余时间读自己喜爱的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读书越多,就越懂事,精神动力就越强,综合素质、人文素养就越高。
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
记者:教育的原点是学生,那么学校应该如何让学生充满活力?
李学平:“为今天的生命负责,为明天的希望服务。”这是我对教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我更崇尚初中教育是一种生命教育,即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有尊严地生活,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不论学生的起点如何,每个进入市二十三中的学生都要“有尊严地生活,快乐地学习”。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这是一种教育良心,是对教育工作者最起码的要求。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家庭的未来,是一个家庭的希望,让每个学生心态阳光,让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让每个学生不停地进步。
我们提出:“让学生快乐学习,有尊严地生活;让教师职业幸福,有激情地工作;让学校充满活力,有特色地发展。”这是对社会的承诺,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网友留言板
潇潇雨:让教育成为人们终生受益的精神支柱,让异化的教育回归原点,这是李学平校长的教育追求,也希望成为更多教育者的追求。
四季春风:从学生抓起,从减负抓起,让教育回归原点,这样的教育才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秋风丽人:教育就是对学生生命的关怀,学习过程就是一种享受生命的过程。市二十三中崇尚的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洛阳西贝风:让学生自主高效地学习,让生活走进课堂,把课堂延伸到课外,让孩子们在快乐自主的学习环境中成长,这是对学生最大的尊重。
河洛轻风:教学生做人,让教育回归原点,这已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应试教育、教育行业的短视行为,使学校、教师、家长顾虑重重,不敢放手改革。欣慰的是,市二十三中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希望市二十三中继续坚持教育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