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影青瓷童子蹲坐像 |
|
南宋词人李清照在《醉花阴》一词中写道:“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据说,此处“玉枕”即为风行一时的“影青瓷”。
影青瓷,即青白瓷,又称“映青瓷”、“隐青瓷”、“罩青瓷”,是宋元之间南方生产的一种瓷器。无论哪种称呼,均可直观地将该瓷的特点展露无疑,即青中带白、白中闪青,瓷胎薄如蝉翼,触手圆润自然,虽是瓷名却有玉质。遮眼透视,仿佛可以窥见瓷胎中清白一体的瓷骨,极为珍贵。
影青瓷可以称为青白瓷,但并非所有青白瓷都可称为影青瓷。查阅资料时笔者发现,除了“青白瓷”这一“学名”之外,诸如“影青瓷”、“映青瓷”的称呼均是晚清以后才见诸典籍,宋元之际绝无此名,究其原因,无外乎“诨号”比“本名”更为传神。青白瓷中较为特殊的品类被清代古董商们形象地称为“影青瓷”,又因发音的关系故多有别名。绕了一圈,笔者无非想告诉大家,影青瓷是比较珍贵的一类青白瓷。
影青瓷造型非常丰富,主要有盘、碗、洗、盏、钵、盒、瓶、壶、罐、枕、注子、博山炉、动物、堆塑人物等。笔者在本市一家文物鉴定中心见得一元代影青瓷童子蹲坐像(如图),无论从釉质、造型、沁色还是品相来看,均为上品。影青瓷创烧于北宋,初时器型单一,生产较少,多承唐风;至天禧年间,工艺纯熟,器型多变,批量生产。瓷史上大名鼎鼎的江西景德镇即有青白瓷最早的窑址——湖田窑,其烧瓷的全盛时期长达七百余年,可谓珍品无数,传世较多。
影青瓷曾风靡一时,行销海内外。据宋人《东京梦华录》记载,当时京都汴梁与临安都有专门出售该瓷的店铺,专供都城百姓日常生活中作为进食、饮茶及饮酒的器皿。赵汝适《诸蕃志》记述我国当时陶瓷器对外贸易的情况,其中有商人用青白瓷器交易的记载。
元代影青瓷制作工艺渐粗,已经没有了宋瓷的精细灵巧,虽嫌朴拙,却彰显了草原民族文化特色,由于烧制方法比较原始,影青瓷的成色远逊宋瓷。但元人对影青瓷的喜爱并未就此衰减。元人爱玉,影青瓷似玉,所以有的元代瓷产品干脆还印有“玉出昆山”和“玉出昆冈”等铭款,将青白瓷与青白玉类比。正因元人审美的独特之处,元代影青瓷的产量和器型较少,传世佳作极为珍贵,童子蹲坐器型更为少见。
童子器型在宋元之际颇为流行,常见的宋、元玉器中多有“攀枝童子”、“飞天童子”、“持莲童子”的造型。玉器毕竟珍贵,普通人根本玩不起,是以人们一方面将瓷器的烧制工艺推向极致,另一方面将玉器中较为传神的器型移植到瓷器制作上,满足普通人陈设欣赏的愿望。影青瓷童子兼具“童子”祈福的寓意和“清白如玉”的胎质,正是绝好的明证。
图中的影青瓷童子面部丰腴,神色自然,细部圆润,包浆漂亮,具有典型的元瓷特征,且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丽洁,胎质坚硬腻白,色泽温润如玉。清白交互之间,童子眼眸里流露的怡然洒脱,似乎传递出那个历史上最为热血激荡的草原王朝凌越云霄的余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