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针对媒体披露中共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在巡视秭归期间,20天耗费80余万元这一事件,负责巡视组接待工作的秭归县委办公室人员称,省委巡视组一行8人,4月12日进驻,5月9日离开,其间的开支费用为114490元,而县委办提交的申请解决80万工作经费的报告,是加入了县委办历年接待上级领导的费用。(9月14日中广网)
关于一个省委巡视组的巨额接待费用问题,如果没有靠得住的依据,估计媒体不会轻易报道,而作为县一级班子,为省巡视组开脱再合理不过了。那么,这次接待费用究竟是80万还是11万呢?公众舆论中宁信80万的肯定更多。这不能全怪公众舆论的不理性,被伤害和贬值的政府公信是主要问题;况且,对巡视组带走价值11万多元的“礼品”以及手机、电脑等情况,秭归县委办在回应中未作解释,更会加重公众的不信任。
想让公众相信也不难,将所谓的“历年接待上级领导的费用”公开不就清楚了?现在中央都在公开“三公”经费,一个贫困县有什么不能公开的?四川白庙乡公开的支出能细化到1.20元一本的稿纸,秭归县大可效仿之:80万接待费都接待了哪些上级领导、花在什么事情上,可以逐笔向纳税人说清楚。当然,“历年”这个概念太过笼统,如果一次接待就能花掉11万多,80万又能接待多长时间的“历年”?由此推之,秭归县为上级“掩护撤退”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且不说秭归县的回应不可信,就算巡视组真的花了11万多,还少吗?说到底还是那个问题:政府预算的约束性太差,甚至就没有约束。在美国,政府即使花1美元也是要申请的。在严格的预算约束之下,什么“礼品”,什么电脑、手机,想买也买不成,那么上级领导也就不会“怪罪”下级不热情,下级也不会有“难为情”的惶恐了。我们说得再多,都不如在制度上进行反思。